----在组织系统开展“四比一提高”活动中的三点启示
科右前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额日德
七月,走进白音村,你会看到青山、绿水和成片青色果实满枝头的沙果树交相辉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四比一提高”这一活动载体加强自身建设,组织部全体班子成员与白音村相对困难的党员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积极寻找白音村的发展方向。
启示一:只有深入调研,才能找到符合群众致富的发展思路。
昔日穷得叮当响的贫困村,而今已率先成为全旗乃至全盟规模种植经营沙果的“冠军村”。
白音村是一个蒙古族聚居村,全村365户、1523人,总面积6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505亩,林地45500亩,森林覆盖率为45%,为俄体镇最高。2011年人均收入6100元以上。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白音村都是依靠种植玉米为生,结构单一,门路很窄,增收困难,加之山多地少、土地瘠薄,水源缺乏,交通阻塞,信息不灵,群众生活相当困难,2002年,全村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在深入调研中了解到,这个村也有自己的优势,不少农民掌握种植沙果的传统技术,已经带头先富了起来。我们就和村“两委”班子一起琢磨,从地理环境、市场需求入手,确定了白音村的产业发展思路。
启示二:主导产业确定后,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投入是农民尽快脱贫的决定性因素。
随着沙果面积逐年扩大,迫切要求解决增加果树苗木、打井灌溉、修通村屯道路和完善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问题。旗委组织部由我亲自抓,安排了一名常务副部长具体抓,部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共同参与,另外还安排一名专职干部常年帮扶。通过多方协调解决项目资金,几年来共帮助白音村修水泥路13.2公里,修建村街道8500延长米,争取修桥、建设村部文化室、办公室、学前班配套设施、进行危房改造和林果业发展累计资金1400万元。在我们大力帮扶下,白音村的果树种植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规模经营的产业优势。到2011年底,全村林果总面积发展为3393亩,全部实现了围封,初步建成100亩以上优质沙果产业化基地7处。仅林果业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1103元,林果业收入占纯收入的四分之一。初步计算,到2016年,3300多亩果树全部达到盛果期,此时,白音村农民年可纯增收入660万元,人均增加收入4334元。
启示三:栽好梧桐树,金凤凰自然会来。
在引导农户搞好果树种植的同时,还根据农民自己的意愿,组建了农民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为农民产前、产中和产后提供各项服务。与俄体镇协调,专门从外地聘请了果树栽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先后解决了20余项技术难题。白音村的沙果在盟内外闻名了,围绕沙果储藏保鲜、精深加工的企业相继而来,投资近500万元的“恒佳果业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沙果集中上市、不利保鲜运输的问题,同时又方便了农民,就地收购产品,实现了加工增值。开工建设的占地5000平方米的果汁加工厂,将进一步推动果业产品向精、准、细高端食品发展。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就地加工增值,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白音村发展规模林果业一条很重要经验就是:下基层要带着真情下去、要做到真帮、真扶。只要盯住一个产业不放松,就能让百姓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