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我的用武之地,扎根草原38年,就是为了让草原更绿、牧民的生活更好!”党的十八大代表、锡盟阿巴嘎旗政协副主席(兼)、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书记廷·巴特尔说。
1974年9月,被蒙古族群众视为英雄的开国少将廷懋之子廷·巴特尔从呼市来到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此后,38年如一日,在他的带领下,草原绿了,牧民的生活富了,萨如拉图雅嘎查也走上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新牧区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
为了让草原变得更绿,廷·巴特尔带领牧民因地制宜种植黄柳、沙棘等耐旱植物,并积极争取各类生态建设项目,实施围封禁牧和“封、飞、造”等工程,嘎查草场全部实现围栏化,建成了1个沙地柏保护区和2处3000亩的黄柳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嘎查50%以上的草场实施了标准化划区轮牧。先后为嘎查引进西门塔尔牛700多头,牲畜改良比重达到97.9%。到2011年,通过发展大畜,压减小畜,牲畜头数虽然减少近3倍,但嘎查人均收入达到了1.2万元,有效解决了减畜增收的矛盾。
尤其是廷·巴特尔的“蹄腿理论”再次给牧民以启发:养一头牛的收入等于养5只羊,但养一头牛只有4条腿,5只羊却有20只蹄子。5只羊对草原的破坏远远超过一头牛,而养一头牛所付出的辛苦要比养5只羊付出的辛苦少得多,所以养牛既保护了草原,又减轻了劳动强度,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的廷·巴特尔又推出了在以牛为主的牧业生产中,较远处放牧,就近处饲养的路子。萨如拉图雅嘎查河多水多,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他瞄准这一优势,做起了“水文章”,5处生态养鱼塘,塘上架上灯泡吸引昆虫,消灭了草原害虫,还让鱼吃上了营养丰富的“补餐”,3年后鱼塘能让牧民增收150万元。
嘎查境内有远近闻名的乌里雅斯台景区。在廷·巴特尔的鼓励下,10户牧民开起了牧民之家旅游点,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次,收入近150万元。他还引导牧民搞奶食品加工,购买12台牛奶分离机和8台封口机。如今嘎查70%的牧户从事奶食品加工,去年创收70多万元。2011年该嘎查人均非牧收入达4100元,占总收入的33%。(记者 张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