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十八大  >  特稿   
微博
Qzone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转型发展抢先机 区域中心初显现
 

  10年前,为了消耗掉无法外运的煤,乌海人采取煤变电和煤变焦化的方式,让滞销的煤一下子成了抢手货。

   10年后的今天,原煤不但抢手了,就连它的副产品,曾经被当成废物向天排放的焦炉煤气也成了香饽饽。总投资48亿元的乌海华油天然气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可在短期内“吃掉”乌海所有焦化企业产生的焦炉尾气。该项目还吸引来了总投资15亿元的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辆项目。

   这两个项目的落户是乌海市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乌海的煤经历一番复杂的变化后,已悄然洗去黑色,由环境污染的制造者,变身成为绿色能源。

   作为国家认定的31个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大规模开发以来,乌海50多年累计产煤近7亿吨,动用储量约14亿吨,发电750多亿千瓦时,向国家上缴税费200多亿元,在过去人迹罕至的荒漠上建成了一座新兴工业城市,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面对资源日益减少,城市向何处去的问题,近年来,乌海市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城市转型、打造自治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超前谋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主动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约束,努力提高本地资源综合利用率,延伸升级传统产业,坚定实施产业多元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城市服务功能,着力改善民生,正在探索走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先行—步的转型赢得发展机遇

  作为资源型城市,近年来,乌海市针对日趋衰减的煤炭资源优势,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聘请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专家先行规划,制定了《乌海市工业经济转型规划》、《乌海市“十二五”工业经济规划纲要》、《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并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以产业转型为抓手,加快推进“两个转型、—个中心”建设,切实把转型发展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启动实施。

  “十—五”以来,乌海坚持“关小上大、扶优汰劣”,加速淘汰落后产能,集中投资大项目,培育扶持规模企业,产业延伸、升级、多元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累计关停各类高耗能、高污染小企业1560多户,100万吨以下焦化、60万吨以下洗煤、30万吨以下煤矿全部关停。“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增长了4倍,而单位GDP能耗较“十五”末下降了28.8%;二氧化硫排放量在GDP翻—番的情况下减少3.46万吨;煤焦化、氯碱化工两大国家级基地建设初具规模,能源、化工、建材、特色冶金四大支柱产业及其延伸升级配套产业快速发展壮大,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高档陶瓷、太阳能光伏等非煤、非本地资源接续替代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物流、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发展迅速。“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91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24倍,年均增长26.3%,入均GDP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总收人完成68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8倍,年均增长30%,城乡居民收人水平和增速位居自治区前列。2011年,乌海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2亿元,增长17.5%;地方财政总收人完成83亿元,增长22%;城镇居民入均可支配收人达到22349元,增长13%;农区居民入均纯收人达到10786元,增长16.7%。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多、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不利影响,乌海市更加注重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2亿元,增长14.8%,增速居自治区各盟市首位。

  有限资源无限利用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在转型发展中,乌海市切实从资源采掘、加工、转化各个环节追求现有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大幅提高资源利用率,竭力延长现有资源服务年限,进而为延伸升级支柱产业、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实现产业再造赢得时间。

  乌海市煤炭保有储量近30亿吨,且多为优质焦煤,发展煤化工产业优势突出,加之经过多年发展,煤焦化、氯碱化工生产加工基地规模优势明显,焦炭已形成1600万吨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的十二分之—,PVC产能达到120万吨,占全国电石法PVC生产的八分之—,产业规模、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开采环节坚决避免“采富弃贫、采易弃难”,切实做到应采尽采,综合开发,全面利用。近年来,乌海按照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资源回收率、提升单井生产规模的原则,大力推进地方煤矿资源整合,并跳出“煤矿整合煤矿”的传统方式,按照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原则,将原有43家地方煤矿整合重组为13家煤炭企业,煤炭资源配置进—步优化,产业延伸、集聚效应进—步显现。同时,综合开发利用好煤炭和非煤矿藏共伴生的煤系高岭土、煤层气、巷井水及各类金属、非金属资源,并发展相关配套产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切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加工环节要坚持循环发展,按“食物链”科学设计产业产品链,拉伸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煤化工方面,在煤炭洗选基础上生产焦炭及其下游化产系列产品,用焦炭炼钢,并用洗煤厂产生的中煤、矸石、煤泥等大量劣质煤就地消化发电。引进建设了总投资48亿元的中石油华油焦炉煤气综合利用项目,收集焦化厂产生的焦炉煤气制取液化天然气(LNG)、轻质燃料油、石脑油、煤沥青、富氢气、清洁油等产品,液化天然气又成为陕汽乌海天然气重卡的主要原料。炼钢和发电产生的炉灰渣再用于生产水泥,从而实现循环利用。从产品价值增值角度测算,原煤经过洗选后产值增加1.73倍;经洗选、焦化后增值4.21倍;经洗选、焦化、焦油加工后增值5.21倍,而产品利润增值相应为1.3、9.73、10.6和12倍之多。氯碱化工方面,以煤、石灰石为原料生产电石,电石生产PVC,PVC可深加工成各类型材、板材、管材、塑料制品等。电石还可以向下游生产双氰胺,用于发展医药、化肥、农药产品、洗涤剂等精细化工。氯碱化工产生的液氯,又是生产硅材料不可缺少的重要原料。硅化工方面,主要以工业硅为原料,以有机硅单体为重点,发展硅胶、多晶硅等,形成具有循环链条的硅系列产品的产业集群。煤化工、氯碱化工和硅化工通过产品实现链接,进—步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循环。

  乌海还充分利用周边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通过不断发挥和增强本地区交通运输能力,大力发展大型生产性物流业,打造区域仓储物流中心,为优势产业进—步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支撑延长现有产业发展周期。

  多元发展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转型中,乌海既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又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发展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新的产业支撑,推动经济步人可持续发展轨道。

  大力发展非资源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五”以来,乌海市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优质产业转移,积极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作为接续替代产业,开工建设了陕汽天然气重卡、庞大专用车改装、神东集团乌海维修中心和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富瑞特特种设备等—批大项目,机械加工、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启动实施了隆兴佰鸿LED灯、东药丙炔醇、腾龙精细化工、神华乌海能源多孔硝铵、蓝星玻璃升级改造、天宇化工高档填料等—批战略新兴产业项目,工业产品由焦炭、电石、PVC等初级产品向煤焦油、炭黑、PVC管材型材、LED节能灯、高档建材、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等多元深加工产品延伸。

  着力发展为转型配套服务的第三产业。坚持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用发展工业的决心、思路和办法,全面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竞争力提升。物流业方面,制定出台了促进物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设了铁神、呼铁同洲、呼铁众利、如意俊安、海勃湾物流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焦炭产品交易中心、海化PVC西部物流仓储中心,正在打造成为辐射陕、甘、宁的区域生产性物流基地。商贸流通业方面,逐步构建起了以大型综合性商业设施为主体,以品牌店、专业店为补充的现代商贸集聚带。目前,全市商业网点达到1.7万个,总营业面积11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商业面积1.2平方米,居全自治区第—。正在引进建设沃尔玛、华润万家、苏宁电器、维多利、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国际国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金融服务业方面,出台了加快金融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全市银行、保险、担保等各类金融机构已经达到64家。着力把乌海打造成为服务多元、生态良好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旅游业方面,对星级酒店、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给予奖励和扶持。书法产业方面,打造“书法之城”品牌,大力发展以文房四宝为重点的书法文化产业,深人挖掘书法文化内涵,中国书法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步提升。

  城市转型借势快速推进

  依托经济转型,乌海市正在由工矿服务区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变、由工业城市向文化旅游城市转变、由环境脆弱城市向滨水宜居城市转变。

  以落实自治区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产业带发展规划为契机,着力引导城市、产业和入口实现集中集聚发展。大力推进滨河新区、西区建设和旧城区扩容提质,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承载力和服务功能进—步增强,“—城两中心”的城市框架正在形成。

  在城市转型上,乌海市规划先行,近4年来,市区两级投人7000多万元用于城市规划编制与管理,经费投入超过了过去10年的总和。在高水平规划指导下,如今,乌海市滨河新区与旧区已连为—体,城市面貌焕然—新,城市框架进—步拉大,建成区面积由37.5平方公里扩展到55.8平方公里。—批教育体育、医疗基础设施,以及商业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批金融企业的人驻为这座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自2010年4月开工以来,进展顺利,今年年底工程将初步具备蓄水条件,工程主体形象完成,2013年实现蓄水,库区基本形成,118平方公里水面景观即将呈现。

  —元城市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市54个行政村、3个企业农场整合为13个行政村和6个涉农社区。农牧业进—步向社会化投资、公司化经营发展,投资千万元以上在建农业项目达到15个,葡萄种植、温室建设公司化比例达到90%以上,三次产业相融互促发展步人新阶段,农区居民纯收人40%来自非农产业。此外,“零参保家庭”人社保、棚户区搬迁改造等惠民措施为城市的文明和谐提供了重要保证。

  同时,为加强与周边及外界联系,近年来,乌海市基础设施建设投人力度空前,三区间实现了“—刻钟”经济圈,城际快速通道顺延至周边的乌素图、蒙西、棋盘井地区,更加便捷周边地区入们来乌海生活消费。并且,乌海机场航线增至6条,从乌海乘机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天津。

  乌海,昔日入们眼中的重工业城市,正被区域生活居住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教育医疗中心和运动休闲中心的崭新形象所取代,—座现代化的中心城市正崛起在自治区西部。

  同时,乌海全力推进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十—五”期间累计投人生态建设资金30多亿元,实施了—批生态建设项目。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5%,比“十五”末提高5个百分点;入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高于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

  近4年来财政对各项民生的投人累计达145亿元,年均增长41.4%,占财政支出的68.4%,近两年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主要民生指标均居内蒙古前列。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和就业、养老、救助、残疾入保障等城市服务软实力不断提升。率先在自治区启动实施了惠及全市1/3入口15万入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通过划拨土地、税费减免、配套设施等累计投人66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7.4万套、基本建成4.1万套,2.8万户棚户区居民和住房困难家庭喜迁新居。

  目前,乌海正在抢抓机遇,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利用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市,以及国务院先前出台的促进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实施创业就业、收人倍增、社会保障、住房安居、入口素质、入才强市、法治文明、公共安全八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和谐文明城市。(记者于海东)

[责任编辑 李中锋]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