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是近20年未见的好年景啊,储存的草料别说是今年了,明年都足够。”正在打草场上忙碌的西乌珠穆沁旗牧民巴雅尔图高兴地对记者说。
据当地草监部门统计,今年锡盟牧草高度达到40公分,较去年的33公分整整高了7公分;亩均产草量达到75公斤,比去年增加18公斤,和2001年的28公斤相比,整整提高了47公斤。
今年夏季,到锡林郭勒做客的人们都由衷地感叹:“天堂草原,美景再现。”而当地干部和群众却认为,大草原美景重现固然与今年雨水充沛不无关系,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才是让千里草原永远美丽的坚强后盾。
2011年,为了遏制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国家实施了有史以来对草原生态投入资金最大、涵盖面最广的一项惠民政策——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该政策惠及锡盟2.75亿亩草牧场,涉及7.3万牧户23.8万人,投入资金8.4亿元。其中,阶段性禁牧6009.27万亩,草畜平衡21449.37万亩,牧民生产资料补贴6.04万户,草种良种补贴188.23万亩。该盟将该项目的实施看作建立草原生态保护和促进牧民增收长效机制的难得机遇,在全面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了养老、助学、创业、转移就业等配套政策,全盟仅盟级财政预算安排资金就达9000万元,各级财政共计投入1.5亿多元。
“广大牧民很认可此项工作,保护草原已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该盟农牧业局副局长图门额说。
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巴音杭盖嘎查牧民图拉嘎,家有22124亩草场,获得了33186元的补奖资金。当时还是个贫困户的他,用这些资金备足了牲畜过冬所用的饲草料。今年又碰上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仅一年就摘掉了陪伴他多年的贫困户的帽子,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对牧民来说,草原就是命根子。只有好的草场,我们才能过好日子。以后我要严格执行草畜平衡,限量养殖,恢复好草原生态。”图拉嘎郑重地对记者说。
“过去我们一味追求收入,忽略了草原生态,致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前些年,我们虽然懂得了这个道理,但迫于生计,只能多养牲畜,无形中加剧了草场的退化。现在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帮我们恢复草原生态,我们应身体力行,寻找既保护生态,又能增收的路子。”锡林浩特市阿尔善宝力格镇白音宝力格嘎查玛希格日勒说。
玛希格日勒是远近闻名的新闻人物。2011年元月,到锡林郭勒盟视察工作的温家宝总理曾做客他家,与他促膝谈心。2011年6月,全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启动仪式又在他家门前举行。
记者近日再次采访他时,他给记者算起了自己家的明细账:“去年,我家6000多亩草场拿到4万多元禁牧补贴。按禁牧区的标准,饲养了100多只基础母羊,产下100多只羊羔,当年出栏收入8万多元。开办家庭旅游,又收入2万多元。按今年的年景,收入肯定不比去年差。”
为了让禁牧区的牧户也能从事牧业,锡盟大力提倡“禁牧不禁养”理念,把畜牧业生产项目优先安排在禁牧区,重点建设基础设施,积极探索节本增效的舍饲圈养技术和手段,为发展舍饲育肥创造条件。西苏旗和西乌旗牧民冬羔和早春羔育肥出栏已初具规模;阿巴嘎旗和东乌旗牧民集中管理种公羊,提高牲畜个体效益;察哈尔地区牧民繁殖适合地方特点的德美羊……
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实施,让草原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掠夺性经营不复存在。广大牧民因地制宜,探索保护生态环境的增收之法,恢复和保护生态已成为从决策者到普通百姓最为关注和最为看重的工作。(记者巴依斯古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