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十八大  >  特稿   
微博
Qzone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基层大讲堂激发出群众精气神
 

 

  积极探索推进理论政策普及创新突破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基层大讲堂建设在探索基层理论宣传工作变革与创新、推进党的理论政策普及上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

  ———强化基层理论宣传阵地。目前全区已建立起各级各类讲堂1万余个,形成了自治区、盟(市)、旗县(区)、苏木(乡镇)、嘎查(社区、村)五级多关联、相配套、广覆盖的讲堂体系,使党的理论政策宣传阵地直接延伸到农村、牧区、机关、学校、企业,乃至家庭,实现了党的理论宣传阵地的广覆盖。

  ———壮大基层理论宣传队伍。在充分发挥党校、讲师团等专职宣讲员作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兼职宣讲员、业余联合宣讲队,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支拥有宣讲员1.4万人的专兼职结合的宣讲队伍。这些宣讲员常年活跃在基层第一线,有效地改变了以往理论宣传工作中存在的“上热下冷”的状况。

  ———提高理论宣传的实效性。基层大讲堂始终坚持以党的理论政策宣传为主,同时根据干部群众的不同实际按需所讲,开设了政策法律、传统文化、科学技能、家庭教育、民生保障等300多个专题。同时,将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有机结合,学以致用,广泛采用大众化、具象化的形式和手段吸引群众参与,以大众化的方式推动了党的理论和先进文化的普及,增强了理论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基层理论宣传资源。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联合19个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意见》,大力实施了以讲堂为载体,吸纳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和干部群众共同打造特色讲堂的“一体多翼”的发展计划,将基层党建资源、文化资源、科普资源、人才资源,以及各级党组织的中心组学习、日常学习和群众文化活动有效地统筹起来,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共建的局面,有效地解决了基层理论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部门为阵,缺乏合力的状况。

  ———构建基层理论宣传的长效机制。为了提高讲堂建设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全区实施了示范讲堂工程,建立了“九有”标准(有稳定场所、有规范名称、有组织机构、有宣讲队伍、有管理制度、有工作计划、有经常性活动、有档案记载、有考核总结)和配套管理考核制度;编写了《基层大讲堂丛书》和系列辅导材料,坚持每年召开1至2次观摩、经验交流会,每年表彰一批优秀组织、示范讲堂和优秀宣讲员,以完善的组织机制和持续有力的指导保障了基层大讲堂的健康发展。

  打造品牌不断提升基层大讲堂影响力

  我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创新实践引起中央有关领导、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各大媒体的持续关注。几年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多次报道了我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情况。8月16日,光明日报以《架起理论通往大众的又一桥梁》为题,整版介绍了我区基层大讲堂建设的创新实践、成效和启示。

  在前不久由光明日报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基层大讲堂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研讨会上,国内几位著名专家和全国24个省市的百名与会人员考察了我区基层大讲堂建设,并给予高度评价。

  “基层大讲堂建设对科学发展、和谐稳定、凝聚力量、密切党群关系,以及推进基层执政建设都有战略意义。”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副主任林培雄认为,“基层大讲堂建设是个阳光工程,是我们全党理论大众化的一个缩影、一个写照,标志着我们党用创新理论武装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张国祚认为,内蒙古基层大讲堂的意义非同寻常,是党的理论普及、宣传思想工作、社会管理创新、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凝聚人心的大熔炉。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认为,基层大讲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作用发挥上都有所创新。一是在形式上实现了“六个转变”,即理论宣讲工作由“下基层”向“驻基层”转变、由宣讲员“个人宣讲”向“团队宣讲”转变、由“我讲你听”向“按需所讲”转变、由“要我听”向“我要听”转变、由“讲授为主”向“综合指导服务为主”转变、由“时段性宣讲”向“常态化宣讲”转变。二是在作用发挥上实现了“四解四共”,即成为群众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缚、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特色阵地,形成了思想道德共教、经济发展共促、文明风尚共倡、文化知识共享的良好局面。他总结说,基层大讲堂建设对全国许多地方都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值得在全国总结推广。(记者钱其鲁通讯员蔡梦)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李中锋]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