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来峰LNG工厂全景
项目签约
加紧施工
乌海——银川焦炉煤气输气工程黄河定向钻穿越管道回拖完成
项目投产合影
千里山LNG工厂中央控制室
千里山LNG工厂中心化验室
晨曦中千里山LNG工厂东南鸟瞰
乌海市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由乌海华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7亿元人民币。该项目旨在将乌海市各焦化厂外排的焦炉煤气收集、净化、甲烷化后转化为液化天然气(LNG),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变废为宝的目标。
“两厂一线”
乌海市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总体布局为“两厂一线”。“两厂”是在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工业园区和海南区西来峰工业园区各建设1座15.6×104Nm3/h净化装置、10×104Nm3/h的焦炉煤气甲烷化装置、4×104Nm3/h合成天然气液化装置,以及上述工艺装置界区内所有的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工厂。
“一线”是长度为223.832公里的乌海——银川焦炉煤气输气管道工程。该输气管道管径D610,采用L245NB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三层PE加强级防腐,设计压力为3.0MPa,其中黄河穿越约1公里、阀室9座、设乌银千里山首站、乌银西来峰中间站、乌银宁化末站3个站场。干线穿越铁路8处、高速公路3处、国道省道4处、运煤专线8处、园区道路15处、其它道路39处,河道8处、水渠18处,途经两省三市的四区二县。该输气管道也是中国第一条长距离输氢管道。
另外,在海勃湾区千里山工业园区的德晟、广纳、源通焦化厂和海南区西来峰工业园区的榕鑫、佳鑫、西部煤化等企业都建设了前端净化、加压、计量装置1套,以及千里山和西来峰园区焦炉煤气集输管道约10公里。
项目进程
为尽快解决焦炉煤气排放问题,该项目分成两期建设。本项目2011年4月份开工建设,一期焦炉煤气净化装置投用,接纳各焦化厂产生的焦炉煤气,将焦炉煤气净化,满足宁夏石化合成氨工艺指标要求后,通过长输管道输送到宁夏石化,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二期甲烷化装置和液化装置建成投产后,完成焦炉煤气制LNG的最终目标,为LNG汽车提供清洁燃料,完成产业链的延伸。
该项目一期净化工程,从2011年4月份开工建设到10月11日正式投产,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在自治区、乌海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在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兰州寰球工程公司、北京兴油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承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大庆油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各参建单位的通力协作下,保证了整个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并确保了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投产。
2011年4月,乌海市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中的2座LNG工厂开工建设。千里山LNG工厂于2012年7月23日引焦炉气硫化,8月4日全流程贯通试车成功,具备向长输管线送气条件;时隔1个月,西来峰LNG工厂于9月14日引焦炉气硫化,23日全流程贯通试车成功,具备向长输管线送气条件;9月18日,宁石化具备接气条件后,开始由千里山LNG工厂对长输管线输气置换;9月21日,宁石化引焦炉气入锅炉燃烧;9月27日10时25分,启动千里山LNG工厂长输压缩机向宁石化增压输气。
2012年9月27日10时25分,乌海华气千里山LNG工厂长输压缩机启动,开始向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增压输气,此节点的到来,标志着乌海市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的“两厂一线”进入了全面投产试运行阶段。
至此,乌海市焦炉煤气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的“两厂一线”,历时17个月,实现了一期全线整体投产的目标。
该项目建设的同时,乌海华油天然气公司在乌海市配套建设LNG加气站13座,现有5座LNG加气站已投入使用,就地消化使用上游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大大减少了汽车尾气污染排放,降低汽车运营成本,也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设的意义
该项目创造了4个世界第一:直接利用焦炉煤气制LNG项目时间最早;每小时处理15.6万标准立方米焦炉煤气的净化装置规模最大;每小时利用10万标准立方米焦炉煤气的甲烷化装置规模最大;乌海——银川富氢焦炉煤气输送管道距离最长。
它的建设,对实现煤焦化产业的清洁生产和优化产业链,实现煤焦化产业升级、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意义重大。有利于乌海打造国家重点煤焦化工产业基地,改善乌海市空气质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有利于推广高新技术、发展清洁能源。
项目的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处理乌海市9家焦化企业的焦炉煤气30亿标准立方米,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7万吨,减少硫排放1640吨;年产液化天然气50万吨,年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完成利税5.6亿元,创造就业机会近400个。
项目的投产,对于乌海市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推动清洁生产、延伸产业链条,推动焦化产业整体升级,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地区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项目的投产,也标志着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转型发展取得了新成果,科学发展迈出了新步伐。(田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