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 > 活动简报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个激发企业核心动力的成功典范
内蒙古新闻网  12-10-15 15:12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实施“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推动企业科学发展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着眼于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组织实施“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职工把创先争优作为核心动力,有力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用创先争优引领企业发展,引导党组织把“降本增效、技术革新”纳入党建工作中,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面对国内外钢铁行业市场动荡、行业兼并重组加剧、生产经营亏损等诸多不利条件,包钢集团紧紧抓住“降本增效、技术革新”这一根本,把引导党组织和党员为企业扭亏为盈建功立业作为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确保公司生产经营目标实现、改革发展稳定顺行”的总目标,找准了创先争优服务企业中心任务和发展大局的工作定位。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周秉利带领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研,自上而下指导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升级。各级党组织把降本增效、技术革新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到厂矿、生产一线党支部,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有责任、有考核。包钢党委成立党员攻关组,严格实施按效排产,以富含钢铁、稀土而世界闻名的白云鄂博为龙头,组织白云铁矿党委及所属党支部的技术攻关、科技人员攻克特殊矿冶炼难关,将自产矿配比提高到51.3%,西部煤配比提高5个百分点,增强了产品创效能力,企业新增利润5亿元。主动承担国家责任,对稀土资源实施保护和整顿,成立90名党员组成的稀土保护工作队,把好源头,开源节流。两年来,包钢集团扭亏为盈,成为内蒙古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企业之一,实现利润84.2亿元。

  适应企业生产经营需要和职工群众需求,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职工中扎实开展优秀品牌创建活动。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服务职工群众、提升党组织建设水平等重点工作,实施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通过项目申报—审核立项—组织实施—成果审定—表彰推广等程序,组织基层党委、支部向上级党组织申报创新项目。按照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解决职工群众实际困难的原则,包钢党委审核立项创新工程项目155项,对立项的创新项目派出工作组指导实施,开展党组织建设创新活动,做到“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包钢党委每年设立15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基层单位党委开展创新工程,基层党委也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所属党支部开展创新活动,并派出工作组对创新成果进行检查验收。从企业生产经营重点和职工群众需求出发,成立党员专题活动小组1600多个,每年确立党组织创新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立足岗位做贡献、降低成本增效益”等专题活动,引导职工党员群众在完成生产经营、科技开发、节能减排等任务中争创一流业绩。线材厂党委开展“攻关课题进支部”、“党员创效促生产”活动,白云铁矿党委在党员职工中开展“稳生产、降消耗”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技术革新、修旧利废等活动,科技创新成效317万元、降低成本1465万元。开展包钢(集团)公司级和厂级党组织建设优秀品牌评比命名活动,推出焦化厂党委“创建五星级党员责任区”、棒材高线轧钢车间党支部“记录党员先锋模范轨迹”等党组织建设优秀品牌20个。召开创新成果发布会和交流会,把党组织建设创新优秀成果进一步向基层单位党委、总支、支部推广。

  运用典型引路方法,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提高党员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服务职工群众中深化创先进、争优秀,形成典型带动效应。包钢党委引导党员职工群众履行职责、践行承诺,深化“三亮三比三评三创”,在生产实践中争当先进模范。白云鄂博既是大矿山也是小社会,白云铁矿党委以服务职工群众为已任,就职工最关心的收入、医疗、住房、子女就业等问题及时兑现承诺,落实承诺6095项;实施棚户区改造,1872户职工迁入新居;建成白云鄂博大厦和公寓,改善了1000余名职工的居住环境;选矿厂党委开展“降本增效当先锋,环境治理做表率”活动、轨梁厂组织党员争当党员“岗位明星”。活动中,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樊学豹、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程素萍等先进典型。包钢党委用身边的典型激励引导广大职工,举办宣讲会、拍摄专题片、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广泛宣传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使典型可亲可近、可学可比,产生了广泛的示范带动效应。张国忠、赵增祺、陈二翩、刘凤娥等一批优秀党员成为职工群众学习的楷模,在公司上下形成“争楷模、树标杆”的良好氛围。在典型示范带动下,涌现出先进基层党组织366个,党员职工带头落实承诺事项,支援贫困地区、灾区300多万元,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做实事1879件;完成包钢医院、文化宫、退休职工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资助职工子女1941名、368.4万元,在岗职工人均增加工资收入1.3万元。

[责任编辑 赵静 ]

“水稻之乡”喜增收
乌海葡萄丰收了!
集贸市场人头攒动
“彩色雾凇”美景
安居工程安民心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胡杨叶黄引“拍客”
内蒙古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