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政务  |  专题  |  民族  |  文化   |  图片  |   教育   |  法制  |  招商  |  能源   |  理财  |   草原社区  |  健康   |  美食  |  女性  |  汽车  |  精神文明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盟市旗县专题 > 阿拉善喜迎十八大专题 > 重要评论 正文
新华社评论员:用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
内蒙古新闻网  12-10-17 17:13 打印本页 【字体:    [发表评论]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经济社会越发展,人们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越强烈。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证明,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民主权利,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证。

  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在谈到政治体制改革时强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段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涵。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务政务公开、基层民主选举、国家法制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政府决策透明度空前增强,公众关切得到更加及时、更加充分的回应,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各项民主权利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民主政治的蓬勃发展,使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彰显,和谐社会建设取得可喜成就。

  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凝聚起最广泛、最强大的力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用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历尽艰辛开辟出来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团结之路、胜利之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坚持走这条道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能不断发展,社会公平正义就能不断彰显。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目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就能为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实现社会和谐进步、国家长治久安。

  用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前提下,着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着力提高政府科学行政、依法行政的水平,继续大力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用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全面协调可持续为基本要求,为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提供了理论指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实践充分证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能有效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更加体面地劳动、更有尊严地生活,就一定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稿源: 新华网  编辑: 刘平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 号
新闻热线:0471-6659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