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雷锋鞋匠”孟广彬在他6平方米大的修鞋铺里修鞋。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8日电 身为修鞋匠,注册“雷锋号”商标,“走雷锋的路,做雷锋的事”,十八大代表、农民工党员孟广彬一直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孟广彬就像一颗闪亮的鞋钉,牢牢钉在平凡的岗位上,6米修鞋铺、3尺修鞋机是他25载无私奉献的人生舞台。
25年来,孟广彬义务修鞋12万余双,累计捐款5万余元,接受他帮助的人难以计数。孟广彬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在精神上却富有,他那7大本摞起来足有一米高的万名顾客留言簿是他极为珍视的财富。
1988年,孟广彬只身一人从山东省东平县来到哈尔滨,靠着一副热心肠和肯吃苦的劲儿,他接连获得了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者、感动哈尔滨十大人物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成为大家公认的“雷锋鞋匠”。
“小时候部队演习拉练到了我们村,解放军经常帮我们挑水、劈柴、割猪草,当时家里人告诉我说这些人都是活雷锋。”孟广彬说,从此,他心里就有了一种难以磨灭的雷锋情结。注册“雷锋号”后,孟广彬自制了优惠卡发放给困难群体,上面印着四句话:鞋子穿坏请别愁,广彬为您解忧愁,生活之中互帮助,雷锋精神记心头。
孟广彬修鞋有一个“特别的规定”,凡是贫困大学生、老人和残疾人来修鞋,他分文不取,还尽可能地给予帮助。“能帮助别人,让我打心底里觉得高兴。”孟广彬笑着告诉记者。社区里有行动不便的老人,他都一一记在小本上,定期上门修鞋并打扫卫生;有些农民工兄弟收工晚了,孩子没人照顾,他就主动让爱人把孩子接过来,跟自己的孩子一起照看……身边居民有大事小情只要找到他,他都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每逢节假日,孟广彬都风雨无阻地骑车几十公里,到敬老院和干休所,义务为孤寡老人和新四军、抗美援朝老兵们修鞋。90多岁的李淑兰老人是“三寸金莲”,鞋非常不好买,坏了也舍不得扔,别人嫌麻烦又不挣钱都不给修。孟广彬却二话不说,拿走了老人所有需要修补的鞋,还和爱人专门为李淑兰等缠足老人们做合脚的新鞋,这一坚持就是13年。
孟广彬听说部队战士的鞋因训练经常破损又无人会修,他就主动承担起为黑龙江省武警总队、消防支队和预备役团等部队官兵免费修鞋的任务。为更好地服务部队,他自掏腰包千余元,购买两台手摇补鞋机送到部队。在修鞋之外,孟广彬还根据部队实际需求,摸索出一套能够修理军用背包、防弹衣等装备的方法。
直到现在,孟广彬一家4口人仍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廉租房内。组织上了解到他家情况后,要分给他一间4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他却说:“够住就行,还有比我更困难的人。”主动把房子让了出去。25年来,孟广彬共拾到并还给失主的现金、支票、存折、银行卡等钱物近18万元,还有多台笔记本电脑,近百部手机和传呼机。
孟广彬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BBS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的“招聘启事”:诚聘家教,要求:有爱心,愿意帮助弱势群体孩子成长进步;工资:精神财富;报名地点:雷锋鞋铺。谈起发帖初衷,孟广彬说:“我身边许多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有限,不能辅导孩子,请家教又负担不起。于是,我就琢磨把同学们组织起来,定期给农民工孩子课外辅导,这不是两全其美嘛。”
这个“点子”得到了哈尔滨师范大学师生的支持,孟广彬自告奋勇,主动担任起助教服务队队长。如今,助教大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受教农民工子女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孟广彬始终坚守着队长的责任,以党员情怀架起一座爱之桥。孟广彬身上的“头衔”还有很多:党徽闪光服务队队长、环境保洁服务队队长、拥军优属服务队队长……他把无私的奉献精神写在鲜红的党旗上,让爱心从小鞋摊延伸到校园、社区和社会。
孟广彬,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党员,他把“雷锋号”看得比金子还重。“没有党和社会的关爱,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修好百姓鞋、走好雷锋路,传承雷锋精神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孟广彬说。(记者 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