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综述
内蒙古自治区“尤如插上双翼的骏马,飞驰在北疆草原上……”,正在创造着民族地区腾飞的奇迹。2010年4月以来,全区7.3万个基层党组织、142.4万名党员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为内蒙古带来了强势崛起、奋力赶超的推动力,使内蒙古成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首家和西部12个省区市中第二个进入“万亿俱乐部”的省份。邓小平同志曾预言“内蒙古有广大的草原,人口又不多,今后发展起来很可能走进前列”的远景,正在成为现实。通过创先争优活动,内蒙古把“发展有动力、群众得实惠、组织得加强”的要求具体化,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求为民服务之实,谱写了实现新跨越、开启新征程的生动实践。
把创先争优融入发展大局
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注入强大动力
坚持把创先争优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争先,这是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的突出特点。
自治区党委充分认识“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根本改变,发展不足仍是主要矛盾”的实际,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把解放思想作为强大思想武器,把激发党组织和党员内生动力作为首要任务,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思路,全区发展战略由“强区富民”调整为“富民强区”,不再追求GDP增幅保持全国第一,而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富民被放在了更加优先的位置。全区各级党组织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创先争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逐步由单纯追求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并重转变,区域、城乡发展良性互动、协调推进。到2010年,全区经济总量由千亿元跃上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百亿元跨过千亿元,实现了由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的历史性转变。2011年,自治区制定出台全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坚持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区”的战略目标,开展建功“十二五”思想大讨论,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重点项目、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争当表率,在加大政策支持和项目推进中创先争优,成为“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强大引擎。2011年底,全区经济总量达到1.4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35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642元,底子薄、起点低的内蒙古正创造着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的腾飞。
像抓强区一样抓富民。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富民优先,不断加大对民生工作的投入,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主要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增长都在20%以上,民生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到2011年,全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首次超过经济增长速度,分别增长了15.3%和20.1%,科学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富民不仅是增加收入,内蒙古把扶贫开发作为主攻方向,目标是经过5—10年的努力,率先在我国西部地区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基本前提”和“第一责任”
切实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坚持统筹抓好发展与稳定“两件大事”,把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前提”和“第一责任”,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是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的鲜明特色。
自治区党委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巩固和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根本保障,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科学发展、抓保障民生、抓社会管理、抓执政基础”的理念,站在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基层组织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大力实施“北疆基层党组织固本工程”。针对农区、牧区、林区、边境地区、城郊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实际,坚持分类指导,实施分层推进,有重点的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两年来,先后召开农村牧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现场会等重要会议,明确了嘎查村党组织活动经费按照每名农牧民党员每年不低于300元的标准由财政补贴;每个社区办公和活动经费每年不低于6万元,另外每年新增10万元专项资金。在19个边境旗市大力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推进以“促发展、构和谐、固边防”为内容的“北疆党建长廊”建设,累计投入专项资金2.5亿元、落实重点项目230个,普遍推行边防民警兼任嘎查村“两委”成员等做法,切实加强了边境地区党建工作。主动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在街道社区组织实施“北疆和谐社区”建设,推行“三有一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等做法。深入开展“示范群体创建”工作,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转化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牧区嘎查村干部党员比例偏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阿拉善盟组织实施以帮扶助边、组织固边、创新强边、富民兴边、共建稳边为内容的“五边战略”,推动边境地区党建工作创新;巴彦淖尔市在边境旗市组建“党员流动综合服务队”,大力推行“爱民固边直通车”;乌海市推行“网格化”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呼伦贝尔市加强村级组织“分类管理”、大兴安岭林管局“红了党旗、绿了森林、乐了群众”等做法,得到中央充分肯定。
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各级党组织把维护和谐稳定牢牢抓在手上,集中打好“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整治”、“十八大安保”三个攻坚战,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切实做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活动中,全区各级党组织集中排查化解涉及广大群众的矛盾和问题12.3万个,调处信访积案2万余起。2010年下半年以来,全区信访总量持续下降,今年1至7月份,信访总量同比下降22.2%,切实巩固和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
广大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扎根基层、转变作风
以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赢得了群众满意
坚持把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最终目的,这是内蒙古创先争优活动取得成效的最大特征。
“创先争优使我们与群众的关系更紧密了,服务群众更直接了。”鄂尔多斯市以增收富民为根本,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把创先争优的成效体现在了老百姓得实惠上,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推行“双亮双创双比”活动,实行延时服务、上门服务、代理服务;机关单位组织开展“工作到村、服务到户、温暖到心”活动,解决了一批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实际问题,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为扶持一批发展项目、解决一批民生问题、强化一批基层组织、锻炼一批党员干部,全区上下开展了为期三年的万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14.1万名机关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到基层、走进群众,知民情、访民意、解民难,下派717名干部到村(社区)担任“第一书记”,集中帮扶8839个嘎查村和1500个社区,走访群众78.7万次,落实帮扶资金43.5亿元,解决实际问题4.1万个。党员干部下基层驻村蹲点、结对帮扶,直接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干部下去了,问题解决了,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活动中,全区共创建群众满意窗口、优质服务品牌、党员示范岗4.5万个,设置便民服务中心1.4万个。呼和浩特市政务服务中心推行审批事项100%进驻、实行“联审联办”,方便群众办事,成为全国的先进典型。
两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280多亿元,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办好“十件实事”,为群众办好事83.6万件。连续6年将扶贫开发列为全区重大民生工程,仅2011年重点帮扶兴安盟就投入各类扶持资金89亿元。在全区万人评窗口、评行风活动中,群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满意度达到96%以上。
一路走来,内蒙古各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正是因为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才使内蒙古实现了从思想到实践、从经济到社会的深度转型,才为内蒙古带来了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精彩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