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十八大 > 重要评论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退耕还林 绿色屏障护北疆
内蒙古新闻网  12-10-30 11:38 打印本页 来源: 北方新报  
 

  内蒙古地跨“三北”,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省区之一。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遏制生态环境恶化,构筑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不仅关系内蒙古人民及其子孙后代生存环境,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生态环境大局。

  2000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制定退耕还林工程规划、工程资金使用规定、领导责任等规章制度,把工程集中在黄河流域、京津风沙源区、嫩江流域和西辽河流域三大区域。力争到2010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初见成效,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基本得到控制;到本世纪中叶,形成以大草原、大森林和几大流域为主体的良性生态环境系统,把内蒙古建设成横跨“三北”的绿色生态屏障,基本实现再造祖国北疆秀美山川的宏伟目标。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面积广,任务重,难度大。为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好,严格实行人民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资金、粮食、责任落实到旗县。同时,切实把握林权核心、给粮关键、种苗先行等重要环节。退耕还林因地制宜,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的原则,合理选择树种,不断优化造林模式。推行定点育苗、定向培育、定向供应、合同订购“三定一合同”选苗育苗方式。普遍在退耕地推广“两行一带”的林草间作模式;干旱、半干旱丘陵山区推广山杏、柠条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沙区推广旱柳、沙柳、杨柴等防风固沙模式;立地条件较好地区推广生物经济圈治理模式。退耕还林工程每年实际造林面积均超过计划任务。工程区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状况初步得到遏制,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党和政府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引导、扶持农牧民发展畜牧业、林产业、草产业、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全区形成了一批乳、肉、绒生产基地,灌、草生产基地,中药材和果品生产基地。农牧业由广种薄收向精种高效转变,由单一粮食经营向粮、经、饲多元化经营转变,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退耕还林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双赢。由于各项政策落实到位,退耕还林工程形成了稳得住、能致富的良性机制,在取得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取得了经济效益,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让农牧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在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建设祖国北疆生态屏障的目标一定能实现。(特约评论员 田华全)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开鲁大葱丰收了
十年生态:脚踏实...
库伦旗通火车了
深秋美景
金秋喜事有几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法庭”下乡来
内蒙古落成国家登山步道示范工程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