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十八大 > 特稿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老典型见证新变化】残奥举重冠军边建欣:我们也能像健全人一样“奔跑”了!
 

  几天前,记者拨通边建欣的手机,才知道,她正在上海东方医院接受右臂肘管综合症的术后康复治疗。这是时隔5年之后,记者第二次采访边建欣。

  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边建欣正式退出体坛。那次残奥会上,她以135公斤的成绩获得60公斤级女子举重冠军,实现了她举重生涯的完美收官。至此,她共为祖国摘得17枚金牌。

  2008年北京残奥会,对于边建欣来说,极不寻常。为了冲刺本届残奥会,2005年底,时年31岁的她洒泪告别了嗷嗷待哺的儿子,又开始了艰苦的训练。

  握着冰凉的杠铃,一次次举起,一次次放下。做倒立撑,手抓架子往上撑,汗水顺着下巴流进眼睛和嘴里,边建欣的眼睛经常被汗水浸渍得又红又肿。

  高强度的训练不会让她流泪,可夜深人静时,儿子的一个电话却让她彻夜难眠。“对儿子的思念,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尤其是儿子生病,在电话里哭着要妈妈的时候,边建欣心如刀绞,恨不得马上飞回孩子的身边。“别哭了,儿子,再给妈妈点儿时间。这次比赛结束了,妈妈再也不会离开你了!”她竭力控制着泪水,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但愿我的艰辛能换来国旗的升起!”边建欣用超人的毅力一次次安慰着自己,超越着自己。

  “不可以慢慢老死,只要活着,就要拼搏,奋斗!”从她的人生格言可以看出,她举起的不是杠铃,分明是对命运的抗争。作为一名残疾人,她比健全人更懂得付出才有回报的道理。

  2008年北京残奥会让边建欣终身难忘。2010年6月17日,同样让边建欣终身铭记。经过2个多月的驾校学习,边建欣如愿以偿拿到了驾照。“对我来讲,这无疑又是一块金牌。”她欣喜若狂:“当我第一次手握方向盘驾车驰骋的时候,内心的那种激动和快乐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我体会到了和健全人一样自由奔跑的感觉。”边建欣激动地说,“残疾人可申领驾照,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大进步,是社会的进步。”

  冠军和金牌光环之外,边建欣和所有普通女性一样,爱自己的家、爱生活和儿子。点开边建欣的个人微博,能清晰感受到她的心路历程:“10月25日,阴历九月初八,彻彻底底的一天给了儿子,为儿子过了一个快乐的生日……”“11月2日,儿子对我说,‘妈妈,你是世上最好的妈妈。’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边建欣说,她决不会自私地活着。她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2009年,边建欣从包头市社会福利院调至包头市残联任宣传文体部部长,后到自治区残联挂职一年,从事残疾人信访工作。她广泛接触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诉求,为残疾人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她告诉记者,在残联工作的这几年,自己深切体会到了我区残疾人事业的飞速发展,也亲眼目睹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残疾人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也在不断提高。

  边建欣是包头市红十字会的爱心传递大使。红十字会每年开展的各种博爱助学帮困活动,她都积极参与。几年来,经她联系的爱心企业已累计为残疾人、孤寡老人捐赠款物30余万元。她担任了多个民间慈善角色,说要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残疾人和弱势群体多做点实事。

  边建欣常常用“生活是镜子,你哭它就哭,你笑它就笑,要学会微笑面对人生”这句话来激励自己。她的座右铭是弃燕鹊之小志,慕鸿鹄之高翔。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广大残疾人朋友: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残疾,要自信、自强,用勤劳和智慧改变自己的人生。(记者张文强)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开鲁大葱丰收了
十年生态:脚踏实...
库伦旗通火车了
深秋美景
金秋喜事有几多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法庭”下乡来
内蒙古落成国家登山步道示范工程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