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十八大 > 代表热议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盘点各地党代会报告:收入倍增深化改革成热点
内蒙古新闻网  12-11-06 12:02 打印本页 来源: 人民网  
 
  从2011年10月至今,十八大前各省区市党代会均已召开。各地党代会报告勾勒出未来五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居民收入倍增目标、实现转型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等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五年目标:多地提出实现城镇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各党代会报告都提出了今后五年的总体奋斗目标,其中对于增加居民收入的表述尤其吸引人们关注。

  走在经济发展前列的江苏省提出,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确保2017年全省居民收入比2010年实现倍增。

  “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江苏省2003年提出的“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第二步,届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0万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而在2011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3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805元。

  上海市提出,未来五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高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万美元左右,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缩小。上海市在2011年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2560元(约12784美元)领先全国。

  在西部,陕西省提出将在今后五年全面建设西部强省,全省生产总值比2011年翻一番,人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比2011年力争翻一番,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四川省表示,要努力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三个翻番”。贵州省提出,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

  在民族自治地区,西藏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广西表示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差距逐步缩小,到2016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

  此外,辽宁、安徽、海南、福建等地也都提出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目标。

  转型升级:结合自身定位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本次换届,各地党代会报告均用较大篇幅结合自身定位予以具体阐述。

  2011年《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这个中部大省发展而言无疑是针强心剂。中央将河南定位为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并希望其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起到典型示范作用。

  为此,河南省报告提出,要着力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郑州都市区建设,提升交通枢纽、商务、物流、金融等服务功能,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着力增强县域城镇承载承接作用,把有条件的县(市)发展成中等城市,把基础较好的中心镇发展成为小城市,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能力和带动农村发展能力。

  未来五年是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辽宁省报告提出,要以提高重大装备制造成套能力和关键部件配套能力为重点,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瞄准方向、突出特色,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抢占先机、率先突破,尽快成为支柱性产业。

  本世纪以来,内蒙古的GDP增速曾连续8年位于全国第一,但由于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就显得更为迫切。内蒙古报告提出,要努力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推动形成一体化的循环产业链,同时建设好我国北方最大的森林生态功能区,加强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建立重金属防治和事故应急体系。

  正在实施四大国家战略举措的浙江省提出,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举全省之力,稳步推进:要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要把舟山群岛新区打造为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在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要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努力把温州建设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高地。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魏佩 ]

呼和浩特举行锐武...
拒绝盗版 远离网吧
严查出城长途客运...
清理落叶
开鲁大葱丰收了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马背法庭”下乡来
爱心服务 呵护旅客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