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议政场所,在街头巷尾,在媒体空间,在社交网络……十八大代表和公众都在热议:曾经的中国怎样走过,现在的中国走得怎样,未来的中国该怎样走。
这是关系中国未来的关键时刻,也是凝聚亿万民意的有利时机。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数次巨变,每次都令世界震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自从1840年被西方列强在鸦片战争中击垮后,中国综合国力从未如此强大,民族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987年曾为中华民族复兴设计了“三步走”战略。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前两步目标实现后,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一个新“三步走”发展战略,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
在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
“一个是建党一百年的目标,一个是新中国建国一百年的目标,两个目标环环相扣、相互辉映。”十八大代表、中央党校副校长陈宝生认为,“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从“解决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员令,中共十八大为中国未来发展描绘了新的发展蓝图,在民主法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资源环境等方面设定了更加具体的发展目标。这种循序渐进的设计,为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明确的历史方位。
十八大代表、国情专家胡鞍钢说,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共的发展战略“方向一致性、战略连续性、步骤阶段性”的重要特征,避免了“大跃进”式的大起大落,始终坚定地向着既定目标前行。
这种未来发展的确定性,恰恰正是深陷全球金融危机泥淖的世界经济所需要的。全球经济动荡不安,主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不确定性”一词被多次提及,而中国凭借这种发展的确定性发挥了“世界经济稳定器”的作用。
可以预见,中国未来的发展不会一直一帆风顺,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会不断出现,国内外环境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中国领导层也要解决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除经济增长外更为复杂的问题,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这些清晰的发展路线图让中华民族复兴在望,时间,将见证这一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