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摘自党的十八大报告
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是党和国家确立的时代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反映了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适应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
一种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和维持会受到要素禀赋结构、发展环境、政府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具有足够的动力推动其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取决于它能否因应要素禀赋结构和国内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面临新的发展环境,需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提出经济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有利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雄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必须确保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为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在耕地、淡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刚性约束不断强化,要素驱动型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背景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经之路。创新驱动型发展方式一个显著特征是高质量,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从而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增进社会和谐、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二是有利于把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提供内生动力。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是显著提高技术创新的收益率,包括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提高技术创新的私人收益率,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全社会技术创新的激励结构,形成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迸发的氛围,进而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提高技术创新的社会收益率,有利于将私人部门的创新活动转化为产业竞争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进而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内生动力。
三是有利于实现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升级,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构筑战略桥梁。2010年中国GDP总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人均GDP水平达4283美元,迈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国际经验,处于中高收入阶段的国家,有可能面临经济增长趋缓、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挑战,有些国家因此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发展方式从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利于在发展水平接近技术前沿国家、低成本技术模仿的空间缩小的背景下,实现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产业升级,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四是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赢得主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有利于促进外延粗放利用资源向内涵集约利用资源转变,促进资源节约和优化配置。同时,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阶段,经济发展方式转向创新驱动,能有效降低单位GDP资源能源消耗,使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下降。这既有利于缓解国内的生态环境压力,又有利于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博弈中掌握更多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