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  科学发展成就辉煌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弘扬草原文化核心理念 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吹响了建设民族文化大区的号角,2011年,内蒙古又提出了推进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战略目标。大力弘扬“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着力实施“九个一批”等文化工程,“十一五”期间,内蒙古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8%,高于自治区同期GDP增速,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004年,内蒙古启动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其提出的“草原文化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一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提出的“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到广泛认同,使草原文化有了理论支撑。

  培育一批文化品牌、创作一批文化精品、培养一批文化人才、抢救保护一批文化遗产、建设一批文化设施、推出一批文艺团体、命名一批文化名城名乡、建成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和研究基地、形成一批文化产业集团。循着改革的路径,内蒙古的“九个一批”文化工程近些年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文化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的可喜景象。

  内蒙古社科院院长、研究员马永真说:“内蒙古的文化已经走出了一条事业与产业并举、保护与发展同步、特色与品牌共赢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以民族文化大区建设为目标的历史性跨越,具备了向民族文化强区迈进的发展条件。”

  事业:打好文化之基

  文化事业,关乎全区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近年来,内蒙古博物院、乌兰恰特、会展中心、体育馆等一大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的里程碑。各盟市也新建、改建和扩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重要公共文化设施,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十一五”时期,建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点6896个,建成国家级标准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776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4%和96.2%,建成9480家草原(农家)书屋,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全区108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免费开放。全区478支电影放映队年均放映电影16万场。

  连续9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不但推出了一大批文化精品,形成节庆活动知名品牌,并且带动特色化、品牌化、规模化节庆文化活动不断涌现。我区文艺团体“百团千场”送戏下乡活动,每年下基层演出5000余场......全区各族人民在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提升了综合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开展全区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共普查到内蒙古文化资源5大类19个大项目的134427个具体项目,摸清了我区文化资源的家底。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实现了自治区物质文化遗产零的突破。非遗5级名录体系建立,6级名录体系开始形成。

  连续组织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活动,共有751部作品获得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56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精品迭出,保证了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不断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自治区文化厅一位同志说,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我区向文化强区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产业:增强文化实力

  近日,韩国的李建范在网上一口气选中《降龙罗汉》、《观音赐福》等13件巴林石精雕作品。近年来,巴林右旗以文化思维谋划巴林石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文化内涵,开拓国际市场,一个集开采、加工、销售、旅游于一体,销售流通量达50多亿元的巴林石大产业正在形成。

  “十一五”以来,我区形成了文化旅游业、演出业、出版发行业等主导产业群,文化骨干企业异军突起,文化产业链不断延伸,丰富的文化资源正在向发展势头强劲的文化产业转化。

  2002年到2011年,我区旅游业总收入从82.2亿元增长到889.55亿元。响沙湾文化旅游公司负责人说:“我们是文化旅游的受益者。去年,响沙湾景区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其中,演出收入达到700万元,演出带动下的餐饮收入达800万元。”同样,阿拉善盟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亿元,占全盟当年GDP的3.84%。

  鄂尔多斯文化局副局长王聿慧介绍,截至2011年,鄂尔多斯市调动了200多亿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投资额达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0多个。东联影视动漫原创作品《中华德育故事》在央视少儿频道、央视电影频道以及全国多家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多轮播放,已制作完成了185集,今年将再制作75集,形成260集动漫大系,成为全国卫视的每日上档动漫。45集连续剧《大秦直道》已在日、韩、东南亚以及欧洲等地热播,海外版权收益达400万美元。

  与此同时,50座博物馆和6个大中型会展中心近年来每年参会客户和观众200万人,成交额3亿多元,带动其他产业收入8亿多元。

  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社长臧志君说,2011年,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以草原文化音像产品为卖点,在国内音像出版行业效益普遍下滑的形势 下,实现收入900多万元,产品销售覆盖国内各省区主要音像市场并销往日本、俄罗斯等国家。

  体制:改出文化活力

  2004年,自治区确定5个区直文化事业单位和包头、赤峰、通辽、鄂尔多斯4个市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地区,拉开了全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序幕。

  今年5月中旬,内蒙古民族电影代表团携《额吉》等8部优秀民族题材电影,参加了戛纳国际电影节,这些民族电影令美、德、法、俄等国“十分震惊”。《额吉》是内蒙古电影集团组建后第一部走进院线的电影。借助本片的发行和营销,该集团为民族影片的渠道化发行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打开了民族电影市场的重要突破口。

  电影体制改革只是我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逐渐深入。内蒙古日报社在对内部资源进行系统剥离并对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成立内蒙古日报传媒集团,使报业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为全区文化体制改革积累了新经验。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进行两次股份制改革,迅速成为全国同行业中较快完成转企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行企业,经营状况呈现出起飞之势。内蒙古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有限公司所形成的产业形态,也成为我区文化产业的亮点。

  转制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活力增强。通辽日报社印刷厂、赤峰电视报社、赤峰红山剧场等改革试点企业,率先顺利完成转制。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的文艺团体实行岗位结构工资改革,基本完成内部机制转换和人员分流。

  内蒙古乌兰牧骑艺术团、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等59家自治区直属文艺演出院团,有43家进行了以项目为中心推行聘任制等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并制定院团演出补贴等相关政策,活力得到明显增强。“十一五”以来,全区共有120多个文化艺术团组分赴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进行友好访问和演出,草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记者 刘春 实习生 王晶晶)

[责任编辑 哈丽琴]

端午粽飘香
练舞技
清风雅韵扇面展
回民干娘
芍药绽放 花海和林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端午赛龙舟
老牛湾的颜值提升了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