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小康,这个在改革开放之初看似遥远的憧憬,由期待行将成为事实。
事实上,30多年来,实现小康社会一直是我国从贫穷社会迈向富裕社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上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要用20年的时间使我国基本实现小康水平,具体地说,就是到20世纪末期我国要基本实现小康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左右。经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圆满地完成了第一个翻两番的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也就是到2010年我国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00年翻一番,2020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0年再翻一番。这就是第二个翻两番目标。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把国内生产总值换成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都要再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又换成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显然,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20年的40年间,小康社会始终是引导我国人民努力奋斗的主要目标。所不同的是:第一,实现的程度与水平是不断提高的,从基本实现到全面建设再到全面建成。第二,衡量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指标是注重民生导向的,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其中用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指标更能直接反映居民在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第三,翻一番的压力也是逐步增大的,虽然每10年翻一番,但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压力大,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要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压力大。
表面上看,今后8年间,只要年均增长率达到7.1%,就可以实现翻一番的目标。而从过去30多年来的增长实践来看,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都在9%以上。所以,这种增长惯性似乎会给人一种感觉,即这个目标是不需要花费过大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支撑我国过去高速增长的资源结构与需求结构都已经或正在发生着变化,特别是劳动力资源从过剩转向了相对短缺,2009年以来,我国劳动工资成本就提高了40%以上。此外,还出现土地、自然资源等价格上涨、环保支出增大以及外需萎缩等。所以,靠过去那种拼资源与投入来推动发展的路子已走不下去了。这就必须换一个新的发展路子,就是主要靠提高效率、而不是靠大量投入来推动发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方式。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是困难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5年前的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依然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作为一项基本任务,而且明确指出了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是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其关键在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市场角度看,一个能真实而灵活地反映供求变化的价格机制是必不可少的,这个机制可促使企业用低成本资源替代高成本资源,资源从低收益部门向高收益部门配置。从政府角度看,要构建一个促使资源可低成本进入与退出的制度环境,一方面要遏制或取消行政垄断,大幅度降低资源流动中的各种交易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扶持来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降低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风险。所以,在未来8年中,加速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与政府协调的结合机制上有所突破与推进。在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程度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王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