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志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立足于党情、国情、世情的深刻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特别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文化建设的道路、方向、方针、原则等方面做了深刻阐述。近日,记者就文化系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采访了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王志诚。
记者:近年来,内蒙古的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得以扎实推进,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志诚: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八届十九次全委会提出了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目标,并且写进了《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特别强调:“我们要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既要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让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集中力量把文化建设搞上去,让群众享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可以说,内蒙古的文化强区建设正在实实在在地向前推进,并且融入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中。
记者: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我区是如何把握的?
王志诚: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地区实际,不断探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路子,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首先,结合各族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期到来的实际,在推进富民强区战略中强调文化民生,繁荣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全区文化(文物)财政拨款从2007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25.1亿元,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惠民活动让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特别是今年6月召开的全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次,结合少数民族族别多、文化传统不同的实际,在促进民族团结中注重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大力构筑各民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完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6级名录体系,命名了12个自治区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了6个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保护实验基地。特别是元上都遗址申遗成功,标志着我区文化遗产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第三,结合调整经济结构,健全多元化产业体系的实际,深入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出台了《自治区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与中国建设银行等10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区有4个国家级、34个自治区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以文艺演出、文化会展、文化娱乐、动漫、工艺品美术、民族音像为主体,各业并举、协调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第四,注重塑造文化形象,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特别是去年“艺海流金———草原文化之旅”活动,自治区文化代表团先后赴马耳他、白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4国进行文化交流和访问,产生了重大影响。今年,我区派出演艺团体赴泰国、蒙古国参加了“欢乐春节”品牌活动,与澳门联合举办了“根与魂———内蒙古非遗展演”,举办了乌兰巴托中国·内蒙古文化周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区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记者:十八大报告从4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我区文化系统将如何贯彻落实?
王志诚: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力争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舞台艺术创作的意见》,组织创作彰显草原文化风格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作品,力争每年打造3台以上优秀剧目,5年推出、推荐15台优秀剧目。二是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各族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施“3211”计划,形成5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特别是以数字图书馆网络化建设为主题的“彩云工程”、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与管理平台工程等。扎实推进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免费开放,继续开展“百团千场”下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公益演出活动,不断提高活动的受众面和群众参与率。三是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各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体系。重点抢救维修保护一批面临危险的文物保护单位和近现代文物建筑、民族建筑、宗教建筑等,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加强民族特色博物馆体系建设。推动阴山岩刻和辽代大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认真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快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四是着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一手抓传统文化产业,一手抓新兴文化产业。要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改造提升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等传统文化产业。要加强对重点动漫企业、动漫项目的扶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五是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着力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六是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扩大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强与世界各国特别是蒙古国、俄罗斯、韩国等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区对外文化交流再上新台阶。(本报记者刘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