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师5月份来的时候反复提一个要求:快一点!快一点!我们开始没理解,后来才知道他得了肺癌。他是想尽快把自己研究了几十年的成果告诉后来人,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尽一份力。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因为肿瘤转移,他又做了一个脑部的手术。”
“那老师的‘成吉思汗研究丛书’质量很高。他在《成吉思汗箴言》一书中引用了很多波斯文、俄文等语言翻译著作中的内容,并做了详细的解读和科学的注释,初中生、高中生都能读懂,很适合民族地区的孩子结合课本学习本地民族的历史。”
“他自己花费十几万元出书免费赠送给自治区和各盟市旗县用蒙语授课的中小学校。他的这个‘梦想’打动了我们文艺编辑部所有的编辑,参与这几本书的编辑,周六日全都没有休息,两个月,3本书共1.2万册的编排校印工作就都做完了。”
“教育厅、媒体、学校……我们发动各方力量宣传这件事情,包括找你来帮我们联系有需要的学校。我们每个编辑都尽自己所能从各个渠道寻找蒙语授课的中小学校,到目前找到联系方式的有500多所。每个学校寄3套书,附1封信说明赠书的来源。这些工作我们编辑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去做,就是想尽快帮那老师达成心愿。现在已经有300多所学校收到了赠书。学校反馈回来的意见对这套丛书的评价非常好。希望没有收到赠书的蒙语授课的中小学校可以拨打编辑部的电话0471B4972060联系我们。”
12月25日上午,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蒙文文艺编辑部,编辑们七嘴八舌地介绍着那仁敖其尔与时间赛跑完成自己“梦想”的故事。
今年76岁的那仁敖其尔,退休前是内蒙古林学院(现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党委书记,现任内蒙古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翻阅一下那仁敖其尔的“成吉思汗研究丛书”,由《成吉思汗与蒙古文化》(学术专著)、《成吉思汗箴言》(搜集整理集)、《圣祖成吉思汗》(长篇小说)3卷组成。丛书比较系统、完整的反映了成吉思汗的经历、思想、信仰等,以为祖先画像的方式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立体的成吉思汗形象,并且试图去系统地探究蒙古族文化的根本特点和发展规律及其在促进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2月28日,记者拜访了那仁敖其尔老师。令人惊讶的是,那老师红光满面,根本不像是一个刚刚做完手术不到1个月的人。那老师几句话打消了我的疑问,“看我不像病人吧,我心态好。我觉得这场病从某种意义来讲是件大好事。我以前什么书都看什么都想研究,病了之后突然觉得时间可能不够用了,必须把最想做的事情赶紧做完,于是才有了这3本书。”
说起出书的过程和经费来源,那老师笑眯眯地说:“当时就想着印几册给后人个参考就好。没想到小儿子跟我说,‘你出个百八十套谁能看到,这么多年的研究岂不是白费了?我出一笔钱,多印一点,赠送给蒙语授课的中小学校吧。我当时只跟儿子说了一句话,‘小子,小心你老爸高兴的把心脏病给犯了!’”
喝了口奶茶,平静了一下激动的心情,那老师说:“我对成吉思汗的专题研究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研究中逐步发现蒙古族注重发掘人的本质力量的思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为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供了蒙古族文化的支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文化的复兴,而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会汇聚成强大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文化家园。我就是想在有生之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中国梦’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至于3本书质量如何,要交给历史来评价。”
“3本书都是有合作者的,因为我身体不好,他们做了不少的工作。我现在不怕身体别的地方有问题,就怕脑子用不了。这次脑部手术后我发现脑子还能用,高兴的不得了,手术后3天我就出院了,现在每天早晨5点起床开始工作,我还得和时间赛跑!”那老师笑着说。(记者 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