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3年自治区两会 > 两会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两会七问】内生动力怎么增?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把发展非公经济作为改革发展、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代表、委员们讨论热烈。非公经济成为今年两会不折不扣的热词。

  现状:“半壁江山”仍困难重重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已经从前些年的40%提高到50%左右,这个消息非常令人振奋。”滕建兄委员说。

  来自呼伦贝尔的韩军委员则用一组数字进一步说明非公经济地位突显:“预计2012年,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为53.76%,实现税收收入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57.87%,从业人员占地区从业人员总数的48.08%。非公经济发展有效扩大了社会就业,带动了创业,创造了社会财富。”

  代表、委员们认为,非公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其发展依然不充分,与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

  韩军介绍,一些政策只停留在宏观层面,缺乏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难以落实,“弹簧门”、“玻璃门”现象普遍存在。“非公经济发展受体制机制不完善、扶持政策不健全、资源条件不充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滕建兄委员则提出民营经济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融资。

  呼唤:政策扶持四两拨千斤

  两会上,民建提交的一份《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的提案》建议,要运用财政补贴政策助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案提到,财政补贴在经济发展中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因此,要对用自有资金创建非公经济进行补贴,从而鼓励居民对非公经济进行投资。此外,还要对非公经济的科研成果进行补助,从而鼓励非公经济技术创新。

  人们在呼唤针对性强,确能起到有力撬动作用的扶持政策。

  韩军委员希望:政府层面能积极搭建融资平台,探索政企银合作新模式,支持金融机构不断推出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信贷领域。

  许多委员则认为,非公经济发展除需要硬性的政策、资金扶持,还需要公平、平等,利于其生长的社会人文环境。耿树明委员说:“民营企业员工的社会地位不是很高,我的提案是说如何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员工的地位和待遇问题。”

  道路:内外兼修力破“玻璃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破除体制性障碍,在能源、铁路、金融、市政及公用事业和社会事业领域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决心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的号角已经吹响。

  人大代表杨海表示,要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的环境,简化审批手续,提供融资平台,使非公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享受更多的优惠,激发他们投资创业的热情。来自民建的提案则建议,要尽快完善失业、医疗、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为非公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实,阻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还有管理水平滞后、信用等级差等企业自身原因。代表、委员们表示,当体制障碍在逐渐破除时,内强素质,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又一重要任务。

  占非公经济大多数的是中小微企业,他们在创造就业机会上的优势,决定了它和老百姓关系非常密切。对于这项关乎民生、关乎富民强区的战略任务,韩军委员表示,应该“用铁的手腕治理整顿影响和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突出的问题。”

[责任编辑 哈丽琴 ]

两会影像
“黄马甲”服务春运
发展温室农业生产
实干兴邦
童心飞翔 迎新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两会影像
手写春联受欢迎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