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社会保障的喜与忧
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让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是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
在人们看来,一张结实细密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将有效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提高养老金待遇,加大医疗保险力度”,这是老百姓的心声。
1月15日,和林县羊群沟乡的王明友老人被女儿从内蒙古人民医院接回了农村的家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王明友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困境。
去年12月底,74岁的王明友突然感觉心口疼痛难忍,情急之下,独居的他急忙向邻居求助。
邻居将王明友送到乡卫生院,经检查,他被初步确诊为冠心病。由于乡卫生院条件差、医疗设备少,医务人员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无法为他进行治疗。
得到父亲患病的消息,王明友的女儿从外地匆忙赶回家中,准备领父亲到呼和浩特市的大医院进行治疗。
“去大医院花销大,药也贵,我不去……”王明友不同意。在女儿的再三坚持下,王明友终于改变了主意。
在内蒙古人民医院,医生为王明友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王明友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10年前,老伴患病去世,他便一人独自生活。年岁越来越大,王明友渐渐失去了劳动能力。
前几年,王明友参加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每个月能领到200多元的养老金,再加上养些牲畜,仅够维持生活。
这次住院,王明友共花去了近3万元。由于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照相关规定,他能够报销50%的费用。
办理出院和报销手续时,王明友的女儿忙前忙后,跑了好几趟,医疗证、专用处方、费用清单等10多种票据,一样都不能少。虽然有些繁琐、复杂,可毕竟能减轻经济负担。对于自己要承担的这1万多元,收入甚微的王明友觉得,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手术后要长期服药,每个月的药费对他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闺女说过,住院的钱她来出,可是我没要。闺女、女婿都是打工的,挣钱不多,还要供孩子上学,生活挺不容易。”王明友说,“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生了病随时住院,出了院国家还给报销医药费……”
但是,王明友还有个小小的心愿:养老金能够再涨一点,住院报销的范围能够更广些,比例最好再大些。
【背景】加大了社会保障投入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2.7亿元,增长18.9%。重点是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确保低收入群体增收政策。从2012年1月起,全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平均上调10%以上,每月人均养老金增至1700元以上;全区城市和农村牧区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分别达到295元和147元,分别排全国第5位和第7位,分别比2011年提高37元和36元;五保户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比上年增长12%,达到全区年人均4013元和2460元;对因特定历史原因致残的无工作城镇居民、农牧民每人每月增加补贴100元;全区应享受“高龄老人津贴”的8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补贴生活费100元。按照《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低收入居民生活临时补贴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的通知》(内政发〔2011〕110号)要求,全区共拨付补贴资金5.15亿元,其中自治区本级3.06亿元,对全区低收入居民发放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间共计7个月的临时价格补贴,共惠及全区低收入居民232万人。2012年,自治区新农合人均筹资达到310元,参合率达到94.8%,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平均补偿封顶线11.9万元。重大疾病保障病种扩大到21种。部分地区探索了商业保险参与经办新农合,并且启动了新农合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