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21时30分,回民区海拉尔西街小府路,昏黄的灯光下,高栓兰还没有回家,她在等待邻居周海兵回家。10年来,她是周海兵的邻居,更是他的“妈妈”。
附近的银行自动取款间,这是周海兵常去的地方,可还是不见他的踪影。
“不知道今晚他会在哪里睡觉?天气这么冷,会不会被冻着?”高栓兰喃喃自语。
10年前的托付
沿着昏暗的街道,高栓兰缓慢地走着。思绪一下拉回了10年前,那是她第一次见到周海兵。在赛罕路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一名中年女子带着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来办理低保手续。
办完了手续,这位自称赵月英的妇女对高栓兰说:“我跟海兵爸爸是近亲结婚,海兵的智力有些问题,我照顾不到的时候,希望你能多照顾他!”高栓兰起初没怎么在意。没想到,狠心的母亲丢下周海兵,从此杳无音信。
短短500米的距离,高栓兰走了近半个小时。
回到家,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周海兵是个可怜的孩子,在自己还有能力照顾他的时候,一定让周海兵和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样享受母爱,享受家的温暖。”
20岁那年,周海兵开始四处流浪。每月200元的低保金难以维持他的生活。高栓兰于是到处打听周海兵的下落。
几天后,在一个垃圾箱前,高栓兰找到了周海兵,当看到周海兵头发凌乱、衣衫不整时,她流泪了。
从此,照顾周海兵就成了高栓兰生活中的一部分。
“高阿姨就是我妈妈”
一份善心延续了10年,10年间,高栓兰承受了太多的辛苦。虽然他们只是普通的邻居,但对周海兵的关心更像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关心。
今天送双鞋,明天送件大衣,看着周海兵过来,就让他进屋喝水、吃东西。生活,就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只要周海兵饿了、渴了,他就会过来和高栓兰要。现如今30岁的周海兵,内心深处早把高栓兰家和办事处当成自己的家,高拴兰的同事也成了周海兵的亲人。
4日上午,在海西办事处赛罕路社区居委会门前,周海兵不停地走着,一圈又一圈。就在大家都在猜测时,周海兵说了一句:“我想高阿姨了。”
高栓兰向周海兵招了招手,“海兵快过来喝口水,一上午你也没喝水!”周海兵很听话地跑进来,不时还说,“还是高姨好。”喝完水就冲着高栓兰傻傻地笑。
在周海兵的世界里,他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丢下他走了。他也知道很多人嫌弃他、不理他。他更知道高阿姨喜欢他、心疼他。周海兵常说:“高阿姨就是我妈妈!”
10年的依靠
谈起照顾周海兵的日子,高栓兰说:“说不辛苦是假的,但是10年了,我对他就像对亲儿子一样,他一天不在我身边,我都惦记他。”
去年冬天,因为天气冷,高栓兰怕周海兵每天睡在外面冻着,就和居委会商量决定,12月份把周海兵送到养老院。在去养老院的路上,周海兵要高栓兰的电话号码,说是想她的时候要打电话。没想到,3天后,周海兵就打来了电话,“高姨,我想你了!”后来,周海兵从养老院跑了出来,直奔高栓兰的家,大吃了一顿。
65岁的高栓兰在回民区清和家园居住。照顾周海兵,难免要承担经济上和体力上的压力。
由于周海兵有智力障碍,一直住在小府路的一个自动取款间里。2月9日晚,高栓兰怕周海兵被鞭炮炸伤,又怕晚上冻着,一晚上去看了三次。第一次去时,围着自动取款间绕了一圈也没找到人,第二次去时,周海兵坐在自动取款间里,念念有词。高栓兰把他领回家,让他洗澡、吃饭。吃完饭后,周海兵又跑了。2月10日凌晨2点左右,高栓兰又一次来到了自动取款间,看到周海兵已经熟睡,才放心回家。(实习记者李冰 马川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