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中国梦”成为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中国梦”成为媒体报道和街谈巷议的热词。
“中国梦”已成为响彻中国大地并日益引发世界倾听的强音。
共识与共鸣
自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释“中国梦”以来,这三个字激起了亿万中国人的共鸣。
美国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学者汪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中国梦”的提法在中国社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
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对新华社记者说,一个没有梦想的民族是无法在世界民族的竞争中生存的,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想继续在发展道路上有所作为,就要树立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梦想。
“当下的中国社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经济、财富、物质等硬实力的发展举世瞩目,但在文化、理念方面的发展还不够,需要理想的精神支撑。‘中国梦’就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日前对新华社记者说。
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姚桓认为,“中国梦”之所以如此让人们为之激动,是因为它激发起中国人民的民族振兴热情。
对此,肯尼亚埃格顿大学发展研究学教授詹姆斯·奥如库有相同见解。他认为,“中国梦”将提升中国国民的进取心,促进国家进步。
“中国梦”是一个目标,一种追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了追求,才有奋进的动力。
内涵与目标
“中国梦”有着丰富的内涵,但从根本上说,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汪铮认为,复兴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在经历了百年国耻之后,要重新走向辉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3月4日在看望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讨论时说,“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复兴有着重要的客观标准,那就是中国在综合发展水平方面要走到世界的前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阿根廷拉普拉塔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西蒙诺夫说:“中国梦”为中国发展设定了“一个能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的目标”。
但专家们认为,民族复兴不是一步到位,而要分步骤实现。
李捷指出,“两个一百年”就是分阶段实现的直接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以后,我们也还会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要谋求更高质量的现代化。”李捷说。
历史辉煌与民族夙愿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过灿烂的辉煌,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数次侵略战争,被迫签订了多个不平等条约。历史证明,落后就会挨打,要生存必须自强。
此后的100年里,中华民族的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致力于民族复兴。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复兴有了一个新开端。
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初步建立起工业化基础,在科学技术等方面也打下了扎实根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所有这些,都推动了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国梦”沉淀在中国人的心中,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
张涛甫说:“中国梦”一直在延续,但在不同时代,呈现的具体面貌不一样。“20世纪的‘中国梦’主要聚焦于救国和建国,21世纪则聚焦于发展和发达。”
肯尼亚经济事务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奥维诺的理解是:“中国梦”源于经历30多年改革发展后,中国人民对更高质量生活的向往。
“大梦”与“小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中国梦”具有集体性,是民族命运和民族利益的最高概括。
对此,美国威尔逊中心公共政策学者汪铮说,中国文化是一个高度集体性的文化。“这是‘中国梦’的重要特点。”
“中国梦”是一个“大梦”,但这个民族“大梦”,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个人命运的“小梦”。
姚桓说,普通中国人投入民族复兴这样一种伟大事业中,也实现了个人的价值理想,实现了自己的生活改善和幸福追求。“这正是‘中国梦’的魅力所在。”
李捷认为,“中国梦”与“个人梦”紧密联系。当然,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我”之中,这样,国家富强了,民族好了,个人才有出路。
路径与“钥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道路。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开启实现‘中国梦’的大门找到了一把胜利的‘钥匙’。”韩国檀国大学政治外交系教授金珍镐对自己的观察和判断十分肯定。
中国机遇与世界机遇
实现“中国梦”,意味着约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将得到很大发展,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的一大贡献。“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也将给其他国家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认为,实现“中国梦”,将是对其他国家的一种“利好”:一方面,中国自己的发展会促进整个世界的发展,特别是直接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有助于建设一个更加均衡发展、和谐文明的人类家园。中国在文明建设方面也可能对世界作出贡献,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可能得到世界更多的认同。
巴基斯坦政策研究所所长哈立德·拉赫曼确信,“中国梦”将对世界经济贸易产生积极影响。而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则主张中国加强国际体系框架内的合作,因为这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
李捷特别指出,实现“中国梦”,决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因为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这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秉承。
“中国信奉的是,我们自己好,也希望大家都好。”李捷说。
现实与挑战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中国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中国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还不十分雄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次,中国内部发展不平衡。韩国延世大学教授千辰焕认为,中国面临着缩小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的挑战。这种差别不仅是物质上的贫富差别,还有精神和文化上的发展水平差别。
此外,分裂势力以及潜在的周边安全隐患也对“中国梦”的实现构成威胁。在国际上,还存在不少对中国发展的疑惑。
同时,观念上或“软实力”的挑战不容忽视。复旦大学教授张涛甫表示,“中国梦”要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实现,“我们的理想和信念也不可避免要参与到整个人类文化的竞争中”,而赢得这种竞争靠的是影响力和说服力。
所有这些挑战,都有待中国人用智慧去化解。(执笔记者包尔文、陈静、刘莉莉;采访记者宋成锋、叶书宏、宋晨、贾瀚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