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健康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3年全国两会 > 本网特稿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2013全国两会•视点】重点产业走向西部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布局政策实施的好与坏、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布局,对经济能否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省区来说,如何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布局之路的诉求,极为迫切。

  鉴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能源资源富集、劳动力供给充足、环境容量较大的比较优势,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驻我区的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调整优化重点产业布局》的提案,大力呼吁国家应及时调整重点产业布局,按照科学的区域布局和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化工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历史机遇,承接并发展了大量加工制造产业。如今,面对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日渐趋紧的现实,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频现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的“黄牌”,相继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资源环境趋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我国各地资源禀赋极不均衡,能源资源生产主要集中在西部,消费则集中在东部,能源资源不得不进行逆向流动。任亚平委员将这一事实概括为“三个加剧”,即加剧了能源供需矛盾、加剧了运输紧张、加剧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于是北煤南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煤堵在路上、电窝在家里的现象频繁出现,供需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今年以来,中东部地区连续出现多次大范围雾霾天气,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津冀地区集聚了大量水泥、钢铁、炼油石化等高污染重化企业。数据显示,目前,这一区域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为每平方公里8.5吨,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7倍。任亚平委员认为,西部地区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加快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进能源资源类产业向西部地区有序转移,可以有效缓解东部地区生态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统一,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杜江涛委员认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优势逐步显现,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就内蒙古而言,已经具备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各项条件——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产业基础较好、比较优势明显、有可靠的技术保障。

  杜江涛委员的论断不是空穴来风。内蒙古能源和资源不仅储量富集,而且多项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围绕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内蒙古已经形成一批集中发展、具备规模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能源重化工业是内蒙古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全力建成了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这些领域的技术装备达到了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再加上煤、电等工业成本的价格优势,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亮丽夺目”。

  委员们在提案中建议,在优化项目布局方面,国家应支持西部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在国家新布局资源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时,只要西部地区有条件建设的,应优先在西部布局。在推进产业转移方面,对于东部地区已布局的能源资源类项目,除依托进口资源项目外,建议国家根据经济运行成本及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产业转移指导目录,限期向西部地区转移。在调整节能减排政策方面,建议国家在分配节能减排指标时,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的能耗情况和排放情况,以及各地的产业结构状况等因素,对欠发达地区、能源重化工地区要给予适度倾斜。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进入世界前列,如何在科学发展的跑道上实现富民与强国的双赢,调整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必为“破题”之举。让我们共同期待双赢的结果吧!(记者崔楠)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呼和浩特专场招聘会
生态鸡赚大钱
留住雷锋
【光影故事】温暖...
传递雷锋精神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共聚京华商国是
2013全国两会·聚焦
 
【专题】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