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让乌海市久华炭素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淑华心有余悸,但又暗自庆幸:“多亏有了银行的救命钱,不然企业早死下了!”近日,见到记者时她还不无感慨。
在乌海市千里山工业园区,黄淑华经营着一家年产10万吨的电极糊企业。电极糊是氯碱化工产业的一种关键原料,去年初企业遭遇了生产成本升高、流动资金紧缺的困局,一度面临停产危险。她多次跑到银行求贷,但中小企业贷款手续繁杂,额度又小,能不能贷到款,何时能贷到款,黄淑华心里没底儿。
正在这时,乌海市金融办主动联系到她:市里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搞了一个“金融超市”,企业可与各银行面对面对接贷款事宜。雪中送炭,黄淑华成功贷到了500万元救命钱,企业生产、经营重新步入正轨。
据该市市长助理、金融办主任王俊文介绍,近年来乌海一直注重通过信贷引导经济转型,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给予积极扶持,对落后企业则实行信贷淘汰。国务院在《支持内蒙古又好又快发展意见》中提出,支持乌海及周边地区重点建设全国重要的焦化、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目前,这两大产业正处于升级换代的关键时期,对其产业链条上的企业给予扶持是该市的一个工作重点。仅2012年,就通过创新性的“金融超市”等举措,为企业低成本融资72亿元。
乌海泰和煤焦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海成也与黄淑华有同样的感受。他在资金特别紧张时,以2分至2.5分利率从民间借贷1亿元。“没办法,资金太紧张,只得冒险了。”正当企业危机四伏时,乌海市协调中国银行为其贷了1亿多元。郭海成说:“这太及时了,在去年焦炭行情那么不好的情况下,我们还能有盈余,都是银行贷款的功劳。”
据了解,目前,乌海市99%的市场主体属于中小微企业。为帮助企业化解资金难题,该市一方面帮助银行防范金融风险,一方面出台新措施推动银企对接。同时,还对支持乌海经济发展突出的金融企业实行重奖。2月26日,有16家金融企业和机构获得了735万元奖励。去年,乌海市信贷净流入达150亿元,中型企业贷款余额增加14.8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加22.72亿元,下岗失业小额贷款余额增加1988万元。(记者 于海东 通讯员 郭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