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反感代表委员在两会上说什么?”全国两会前夕,一项网络调查显示,遭“吐槽”最多的是“我主要是来学习的”“大家说的我都赞成”“听了报告深受鼓舞”。这表明,对那些在两会上只知“点赞”的代表委员,公众的容忍度越来越低。
十八大以来,在中央的表率和示范下,会风文风开始告别假大空。两会也不例外,代表委员“简单点赞”和“汇报成绩”现象有所减少,发言时“干货”越来越多,参政议政讲真话出真招的越来越多。不过,新的问题出现了——有少数代表委员平时“功课”做得不够,调查研究太少,要开会了才“临时抱佛脚”,往往围绕舆论热点突击“作业”,或拼凑发言内容,或简单拷贝“舆情”,其结果必然是,发言与提案议案谈问题隔靴搔痒,对不了症也下不了药。
代表委员,肩负汇集民意、凝聚民智的职责,他们履职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两会的质量。尤其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需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各个领域的改革建言献策,带着真情讲实话,带着担当出实招,带着使命出思想。因此,参政议政不仅是一项“良心活儿”,也是一项“技术活儿”,必须做足“功课”才能应考。
按照法律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应当同原选举单位和人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全国政协委员则要密切联系群众,了解和反映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参加本会组织的会议和活动要切实履行自身职能。这表明,代表委员们履职,是有“技术含量”的,敷衍就是失职。
如何提升参政议政的“技术含量”?代表委员不缺榜样。曾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自200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就锲而不舍地呼吁和推进公车改革。他不仅多次前往广东、浙江等公车改革试点地区考察,还身体力行地停驶了自己的公务车。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叶青已成为公车改革领域的专家,这使得他对公车改革的建言献策总是能“命中靶心”。
以“敢言”闻名的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委员,同样也在以苦干、实干履职。每年在两会发言和接受媒体采访时,他的连珠妙语,总能广为传播。崔永元的参政议政,并非停留在“耍嘴皮子”层面。几年前,为撰写一份关于基层医改的提案,他就曾潜心调研一年时间;过去这一年,他又自费100多万元在中美两国调研转基因食品。尽管他的观点可能有待商榷,但这种认真履职的态度,值得提倡。
广州市政协委员曹志伟带到广州两会上的两幅图——反映审批过多过滥的“万里长征图”和民众办证难的“人在证图”,以其扎实的调研和“技术含量”十足的“以图说话”,不仅引起公众共鸣,更为促进相关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
事实上,在制度设计层面,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鼓励和激发代表委员提升参政议政能力。比如,全国政协去年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双周协商座谈会,广邀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共商大事;从去年3月至今,全国政协组织的专题调研与考察不下50个;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此前明确表示,要坚持政协委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分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的原则。
把参政议政当作一项“技术活儿”,意味着对那些不愿作为、不想作为、不敢作为的代表委员,也应依法依规予以“清退”,进而让真正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人进入人大和政协。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期待代表委员们贡献更多有“含金量”的议案提案。(评论员易艳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