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 > 两会时评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风水官员”怎能“当好人民公仆”?
内蒙古新闻网  14-03-06 11:04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代表委员热议官员迷信风水现象

  一些政府办公大楼“奇石”成林、“怪球”扎堆、“镇邪”石狮成群;一些公职人员为求升迁烧香拜佛、追随“大师”,不惜动用公款——“风水官员”,成为这类奇怪现象的代名词。

  部分代表委员在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这些“风水官员”的行为与报告中提出的“以人民利益至上”“当好人民公仆”的要求背道而驰,他们应该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政府公信力。

  “风水官员”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两会前,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总工会原主席陈安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罢免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

  据媒体报道,陈安众任萍乡市委书记期间,与声名狼藉的所谓“气功大师”“风水大师”王林关系密切,不但是“王府”的常客,还经常在当地设宴招待王林。

  “信仰缺失,风水盛行,官员信风水就是一种堕落。”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痛斥此类现象。

  事实上,从一些落马官员的身上,都能发现迷信“风水”的影子。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常委刘慕仁认为,“风水官员”将升迁的希望寄托在“风水大师”身上,是缺乏科学素质和文明素养的表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提到‘文明’,文明即科学、大众、民主的文化,是价值观中最根本的东西,遵循科学规律,不盲从迷信,是党员干部的基本信仰。”

  “风水官员”滋生腐败:盲拆重建、公款买单

  “风水”在我国本是一种民俗,也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全国人大代表、作家樊一平举例说,过去,农耕生产、修建房屋时都讲究光照与通风,“风水”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某些官员妄图通过迷信‘风水’改变仕途,不仅与官员的身份不符,更亵渎了‘风水’。”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长贾康认为,官员希望通过良好的风水让自己升官发财,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修建筑、拜财神、求佛像等,这些经费从哪里出?往往是挪用公款,构成了隐形腐败。湖南省双峰县国土局曾花重金购买“转运风水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被称为“花公家的钱,请自家的神”。

  “一些公共预算中的‘规划费’‘咨询费’,实际上是被一些官员用来请‘风水大师’到办公室里做占卜,求‘官运’、保‘平安’,权力腐败之下,满足的都是‘风水官员’们的私心。”葛剑雄说。因为迷信风水,“风水官员”的一纸令下,对地方建筑盲拆重建,大搞风水工程,不仅劳民伤财,还损伤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信仰重建:党员干部要首先破除迷信服务百姓

  脱离群众,是“风水官员”的病根。将身家性命寄托于风水大师,其深层次原因是为官者与老百姓的严重脱节。不问苍生问“鬼神”,“风水官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在哪里?

  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公职人员中不廉不勤现象仍然存在”,要求“所有公务员都要以人民利益至上,廉洁奉公,勤勉尽责,真正当好人民公仆”。

  “对‘风水大师’的一句话‘格外紧张’,对老百姓的需求和疾苦,却置若罔闻,‘风水官员’与百姓严重脱节,与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刘慕仁说。

  钱学明委员也认为:“不勤政为民,以为‘干得好不如烧香烧得好’,官员迷信风水严重破坏了官场生态,令老百姓反感。”

  对此他提出,党员干部首先要破除迷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服务人民群众,这是扫除官场风水情结的基础;其次,要建立透明有效的监督机制,发挥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作用;第三,对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惩处。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说,做官要先做人。如果一个官员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就不会去拜鬼信神。他会通过敬业的工作,来获取老百姓的认同,进而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记者 姜潇、潘强、李亚楠)

[责任编辑 李珍 ]

车流中的女交警
骑马上路引行人侧目
大学生返校
“收心”备战开学季
维和官兵比武话别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