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抒。 谷岳飞 摄
3月4日上午,曾拍摄《老井》、《人生》、《变脸》等经典影片的著名导演吴天明因心肌梗塞在北京的家中去世。
有消息称,吴天明感觉不舒服曾打电话给人求救,但因为北京当时正处于上班高峰,不论是救护车还是人都堵在路上,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间。不过北京120急救中心宣传处表示,他们在报警9分钟后就赶到现场,但敲门没有人回应。
不管是谁的问题,一个非常明显的事实是:近年来堵车已经成为都市人的心头之痛,各地用了各种办法但都收效甚微。如何应对“堵车之痛”,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对话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高抒。
为什么堵
别怪司机素质,从道路设计找原因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感觉到城市道路开始拥堵的?
高抒:我以前在英国生活,现在主要在南京,两个地方对比太强烈了。英国即使市区也较少堵车,那么大一个城市,80公里直径,但穿越市中心,全程只要一个半小时,你说它堵不堵?它的道路分级非常明白,一些路始终是通的,没有交通灯,一直通下去。你开上这个车道了,这个车道一直就在,而不是开着开着这个车道就没了,并到其他车道里去了。
南京最典型的地方就是卡子门,我们经常开玩笑说,卡子门这个地方名字取得好,经常卡嘛,原本六股车道好好的,到这儿一下子变成四股车道,车一多肯定会堵。
记者:英国城市中就没有并道的概念吗?
高抒:不是这样的,我的意思是说,它的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你用过之后,就能感觉到是经过非常仔细设计过的。你这个地方流量多大,以怎样的方式可以让这个流量通过。
在伦敦中心区,因为历史的缘故,中心区的马路比较小,如果大家都在旅游季节的时候涌进去的话,里面停车都没有地方停,这个时候,它就采取高额收费的办法,让你停在核心区的外围,不要进入那个圈,以此来缓解道路压力。
记者:开车人的素质是不是堵车的原因之一?
高抒:我也经常被堵在路上,如果遇到有什么事情的话,那真是急死人,但你动不了,急也没用,路上全是车。我想,如果你道路资源充足,大部分开车人都是能遵守的,但一堵几个小时,任何人都会烦躁,所以也别光批评开车人的素质,有时候得从道路设计上找一些原因。
隧道外6车道里面3车道,自然堵
记者:从道路设计上找原因?
高抒:是的,在我看来,有很多地方的堵车,都是由于城市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比如,我们的住宅建设跟家庭用车之间是不合理的。如果是汽车社会的话,你每一家出来的车,都有一个口通往外面的道路。但是我们现在的小区里面,经常是一个楼栋里面住了几十户人家,你上班的时候,车出小区都困难,因为它是采取一个大门进出的。这不是汽车社会,汽车社会应该一排房子一条街,你车开出就能上路走了。
车子好不容易到了外面道路,外面道路设计也不合理。比如,你在南京要进隧道,进隧道之前一共有六股车道,进入之后,一下子并成三股车道,车稍微一多就会堵。从交通的角度看,六股车道就应该是六股车道,外面设计成六股车道,说明它有这个需要,怎么到隧道内就只需用三股了呢?
还有就是我们城市功能布局的问题,居住区集中在一个地方,上班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人们经常看见,堵车经常是上班一个方向,下班又是另外一个方向,一边空得很,一边堵得慌。
那怎么办
城市堵车,估计将来还会更厉害
记者:城市规划方面有没有原因?
高抒:主要还是城市准备不足,当初设计城市道路时,没有想到中国汽车增长这么快。以北京为例,它在200万辆汽车的时候,已经感受到有一定的压力了。现在到了700万辆,你想不堵才怪。
这个堵将来估计还会更加厉害,为什么呢?发达国家的汽车是人均1.2辆,美国和英国都是这样。英国是5700万人口,7000万辆汽车,美国大约2.5亿人口左右,它有3亿多辆汽车。如果我们也是这样人均1.2辆,就有16亿辆汽车跑出来,那还了得?
堵车的道理跟河流比较像,河流上游的时候都很细,然后很多支流汇到大河,最后汇入更大的大海。道路也是这样,就是小的路汇到大的路,大的路汇到更大的路,这样才会通。河流系统有时也会出毛病,比如说发洪水的时候,来不及排泄,于是就“堵”了,水位上去,淹没一些区域,它就是洪水,这个叫极端事件。但我们的城市是什么毛病呢,它不是偶尔发生,相当于天天闹洪水,天天堵塞。
木已成舟但还是可以慢慢调
记者:按照您的介绍,这样的城市道路是不是太过理想化?
高抒:这个不理想化。交通规划在计算机模型下面,能做到最优化。就是我这个城市一共是多大规模,有多少辆车,人们怎么样安排自己的生活,使得这些道路最有效地使用,这个在数学上就叫最优化。
记者:那现在木已成舟,怎么办?
高抒:木已成舟了以后,就要想另外的办法来缓解交通压力。第一个是城市规划要重新调整,未来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慢慢调;另外就是发展公共交通。有一段特别拥挤的路段建议大家使用公共交通,你不是从这儿到那儿嘛,你就在这儿卡住,不再往前了,在这一段,收费高一些,用经济的手段,使得大家尽量不要进入这个地段,你在那儿就下车了,然后通过公共交通到你要到的地点。
要根本解决问题,还是从现在开始,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盲目建设。以芝加哥为例,它就不像我们这个城市,只有一个城市中心,它是由若干个城市并起来的一个大城市。连接这些城市中心的是公园绿地,每一块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能自己内部解决问题,它就不依赖于外面的那一条环线了。所以交通设计、城市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谷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