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 > 媒体聚焦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代表委员建言南方城市环境治理:政府要先担责
内蒙古新闻网  14-03-08 18:09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天蓝水绿、半城绿树半城楼是众多人对南方城市的一贯印象。北方雾霾严重,一些人就开始“转战”南方,成为躲避雾霾的候鸟。然而,现在南方的天不仅难逃雾霾的“魔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也难再寻觅。

南方地区重霾天或成常态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包括广州、三亚、杭州、南宁在内的多个空气“优等生”纷纷“落马”,中国“雾霾”地域分布范围逐渐扩大。

以南宁为例,去年12月,25天雾霾,而整个2013年,南宁的污染超标天数达到92天,杭州的污染超标天数超过240天,广州则为70天,就连海南海口、三亚也多次出现雾霾污染天气。

全国人大代表、南宁市环保局局长李森分析说,除了工业排放污染,市区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很多城市大范围进行工程施工和道路改造,加之监管不力等因素,致使空气中污染物特别是可吸入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不断积聚,空气质量不断下降。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钱学明认为,无论是北京、上海还是杭州,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大力发展工业所欠下的“环境债”正在通过雾霾释放信号。

无奈的是,目前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摆脱不了“驱霾靠风靠雨”的尴尬。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杨新认为,没有强风雨天气条件,雾霾很难消散,今后南方地区重霾天或成常态。

“候鸟”增多缺乏应对之策

北方雾霾天的加重,使更多的人如“候鸟”般穿梭在南北之间,于是,巴马、北海、三亚等南方旅游城市迎来了发展机遇,盖高楼、开宾馆、迎游客,三五年内,流动人口成倍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北海每年大约有10万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候鸟移民,而在巴马和海南三亚,每年外来人口进出总量均超过了20万。

大量游客的涌入给这些新兴旅游目的地的承载力带来极大挑战。记者曾在巴马长寿村河边采访时了解到,当地村民只有3000多人,而居住的外来人员已经接近4000人。一位村民说,穿洞流过的河水一年比一年脏,因为村里住的人多了,刷牙、沐浴等生活污水都直接排到河里。但当地污水处理设施还未配套,环境承载力越来越小。

全国人大代表向惠玲说,由于新兴城市公共设施容量有限,当地政府缺乏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突袭”的外来人口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同时游客的素质参差不齐,自然环境正在不断遭受破坏。

治理环境政府要先担责

很多城市正在为治理雾霾节能减排,并强行关闭重污染企业,但仍有一些南方城市不顾环境污染风险,为了发展GDP,为了政绩,引进和发展严重污染的大型项目。

以广西为例,近年来广西就利用国外红土镍矿资源,发展铜、芯、镍、铬合金冶炼及相关产业。记者在北海一家生产镍铁的企业采访时了解到,这家企业年产镍铁60万吨,是当地重点引进的政府项目,2011年投产后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北海市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北海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然而,广西环保厅的监测数据显示,这家企业每年向大气中至少排放4.75吨铅,企业所在的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已显著增加。备受争议的项目在广西钦州、防城港,广东湛江等地仍然存在。

在同样多次遭遇雾霾空气质量让人感到大不如前的三亚市,记者看到,遍布全市各处的房地产建筑工地无论刮多大的风都没有任何遮盖;各类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在市区任意穿行;一些企业、饭店明目张胆地向三亚河排放污水,臭味四处弥漫。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说,环保部最近在进行拉网式检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偷排,没有尽到社会责任;有的地方存在政府保护现象;环保部门监管仍不到位,有的地方还存在不作为现象。

全国政协委员钱学明说,各地政府要把环境治理摆在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要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建立责任制。

向惠玲说,政府招商引资要做好合理规划,积极引导,不能因为眼前的经济利益而破坏宝贵的自然资源。

“政府首先要承担责任,对环保下狠功夫。”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一方面,汽车、燃煤、油品等各行业要联手控霾;另一方面要加强区域联防,北方城市不能只靠北京,河北、山西等地联动,南方不能只靠广东、广西、福建等省份联动。(记者潘强、姜潇)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代表风采
园丁爱生活 温馨沁...
工作在一线的“靓...
跟台湾空姐学礼仪
中小学生走上街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