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时政会议专题 > 2014年全国两会 > 要闻速递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生态环境地理学”
内蒙古新闻网  14-03-11 19:28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锐话题·报告中的地理学之三)

保护中国“水坐标”——代表委员热议报告中的“生态环境地理学”

新华网北京3月11日电(“中国网事”记者刘良恒 杨金志 朱国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报告还显示,去年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提前通水,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如期完工。

三江源、南水北调,堪称中国地图上两大“水坐标”。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表示,三江源是“中华水塔”,南水北调工程关系亿万群众的生产生活,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

欲俟河清人寿几:时不我待唤治水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提前通水。东线通水后,水质保障成为公众关注焦点。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说,江苏已经对沿途水质污染较重的河流进行整治、截引,关闭部分污染较重企业。从沿线14个监测断面来看,江苏境内沿途水质都能够综合达标,江苏省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要求。

然而,总体而言,东线工程沿途流经的江湖水质并不容乐观。民建中央在今年两会前的调研发现,长期以来,人们在开发利用湖泊资源时,忽视了对湖泊的有效管理与保护,多数河道成为城市污水和工矿企业废水的排污通道,湖泊污染、围垦、过渡养殖等问题致使湖泊功能、生态环境和效益不断下降,地表水体污染严重。其中,南水北调山东段湖泊南四湖等就十分典型。

三江源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被誉为“中华水塔”。长期关注三江源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秦大河表示,三江源地区出现环境恶化现象,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导致:一是气候自然变暖导致环境变迁;第二个是当地牧民过度放牧。

不仅是南水北调工程和三江源地区。根据环保部2013年6月公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长江、黄河、珠江等十大流域的国控断面中,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为10.2%。

在监测的60个湖泊(水库)中,富营养化状态的占25.0%。198个城市4929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为57.3%。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何日共饮清江水?

“在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水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流域统筹协调不力的问题突出。而在流域管理中,因流域的整体性和人为行政区分割间的矛盾,使得地方政府在协调解决环境问题的博弈中,上下游地区之间难以合作。”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说。

张全认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是加强流域管理的关键。我国在流域管理方面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如太湖流域的苏浙沪两省一市,依托长三角合作框架,已初步建立了合作机制,实行了统一的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有些地区探索了生态补偿机制,为流域环境管理制度的建立积累了有益经验。但是,这些做法仍仅限于某一方面或者局部地区,缺乏系统化和制度化,不能满足当前水环境管理的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姚海同表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有关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的规划,但是从全流域来看还缺乏整体规划、统一协调和有效保护,以致长江流域河湖水质总体呈不断下降趋势,生态功能日益退化,水生态灾害日趋频繁。

“近年来,长江中下游一些城市的供水和饮用水安全日益受到威胁。”姚海同说,长江上游用水量持续增多,使得下游来水不断减少,造成下游饮用水源水质逐渐劣化,严重时甚至造成河口地区海水倒灌、咸潮入侵。近年来,咸潮入侵问题已经给上海24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显著影响。

问渠哪得清如许:“全流域管理”大势所趋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治理注定不可能‘各管一段’。”张全认为,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表明,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能够更好地发挥流域功能、保护环境。

目前,国外主要有两种流域管理模式,一种模式为综合管理模式,成立独立的流域管理局,负责整个流域的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以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最为典型;另一种模式为流域管理委员会加流域管理机构模式,由流域管理委员会负责流域内重大事项的决策,流域管理局负责流域内的相关管理事务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典型的案例有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委员会。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认为,要求流域各地区采取协调一致的环境保护行动,需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调节和平衡省市之间利益差异和利益冲突。他建议,尽快在流域上下游之间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责任编辑 李中锋 ]

内蒙古代表风采
园丁爱生活 温馨沁...
工作在一线的“靓...
跟台湾空姐学礼仪
中小学生走上街头...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人勤春来早 田间耙地忙
汇英才·聚青城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