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网络媒体行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山东“一元快递”让农民尽享“互联网+”红利
内蒙古新闻网  15-06-14 21:35 打印本页 来源: 新华网  
 

  由于一些农村地处偏远、农民居住分散,在城里人看来平常的快递送货上门,却让许多农民“可望不可及”,网上购物、网上创业等“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更是“无福享受”。而如今,在山东省嘉祥县,随着“一元快递”在农村快速走俏,这一切逐渐成为历史。

  “以前很少在网上购物,因为快递嫌路远,根本不进村,货到了只能自己去县里或镇上取,很不方便。而现在有了‘一元快递’,网购商品直接能送到农民手中,我们也能好好享受网购乐趣了。”近日,嘉祥县疃里镇王集西村村民王莎莎拿着送货上门的网购衣物,高兴地对记者说。

  王莎莎口中的“一元快递”,其实是北京天辰云农场有限公司今年初在山东嘉祥推出的一项名为“乡间货的”的农村物流服务,旨在解决网购商品“到县到镇不到村”难题。对于小件物品,农民只需花费一元钱,不管路途有多远,这家公司都负责将其从县城或乡镇的物流点送至农民家中,打通了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

  张同延是“乡间货的”的快递员之一,每天骑着一辆红色的电动三轮车,穿梭于农村的大街小巷。“这项业务可受农民欢迎了,农村快递呈爆发式增长,一个乡镇每天的快递最少也有五六十件,多的时候两百多件,而三四个月以前连一件也没有。”他说。

  北京天辰云农场有限公司乡间货的项目总负责人于辉说,他在市场调查中发现,“农村公路通了,物流却难通;农民可以出去,快递却难进来”,当前农民迫切希望破解物流难、快递难。于是,他和团队效仿滴滴打车模式,开发了一款“乡间货的”手机客户端,做起了“一元快递”业务。

  记者打开这个手机客户端发现,在注册完成后,只需在手机上填写发送什么货物、从哪里发送到哪里等几项基本信息,提交后就有专人负责收送快递,十分方便。

  做了多年物流业务的奔腾物流嘉祥代理点负责人张发昂告诉记者,在“乡间货的”之前,农民网购的商品,一般只能送到县,做得比较好的快递公司能够送到镇,然后再打电话让农民来取。没有哪家公司愿意为农民送货上门,因为物流成本太高。比如,一件A4纸大小的包裹,从县里送到农村至少要20元,之前没有哪家公司愿意送货上门。

  别的公司要几十元,“乡间货的”只要一元,能赚钱吗?“公司目前确实是微利,但我们希望通过低价快速打开农村快递这一庞大市场。”于辉说,因为收费本来就已经很便宜,公司只能采取许多措施来降低成本,比如“乡间货的”不是为了送某一件小件快递就单独跑一次农村,而是将县城里所有物流点中需要送到农村的小件快递都收集起来,然后分线路集中运输配送,这样可以降低成本。另外,“乡间货的”还能按照市场价承接一些大宗商品的物流业务,也能赚一部分钱。

  于辉还告诉记者,他们是在学习滴滴打车软件的运营模式,目前收费便宜是为了培养用户习惯、打开农村市场,后期会推出一些增值项目,增加用户量和用户粘度,盈利前景将会更好。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初衷本为解决网购商品快递不进村难题的“乡间货的”,还产生许多之前没有预想到的好处。看到农村物流难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后,围绕互联网创业兴业的农民也越来越多。比如,有的农民最近在手机上开了微店,通过将玫瑰花“送货上门”发财致富,这在“乡间货的”开办之前是没法做到的。

  “做互联网经济,线上线下相融合是大势所趋。如果农村物流难不解决,‘线下’这条腿就是瘸的,‘互联网+’的创业兴业红利只能城里人享受,农民难以分一杯羹。现在好了,看到物流难缓解了,最近一些农民也成了互联网‘创客’,开了‘网店'’微店‘,通过’乡间货的‘在互联网上买卖全国,真正享受到了’互联网+‘的红利。”于辉说。(记者 潘林青) 

[责任编辑 赵静 ]

情景歌舞剧《乌兰...
扎拉森夫妇接羔记
会咬人的机器人
分享阅读 交换快乐
培育脱毒马铃薯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安代舞进校园 非遗文化有传承
足球宝贝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