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新闻 - 国内 - 国际 - 文化 - 财经 - 教育 - 旅游 - 美食 - 医药 - 汽车 - 楼市 - 娱乐 - 体育 - 道德法制 - 草原社区 - 草原家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 > 焦点新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阿拉善:沙漠里播种“绿色”新希望
内蒙古新闻网  15-10-12 17:45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  
 

  站在阿拉善左旗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宗别立镇项目示范区的高端,放眼望去,从脚下延伸向远处的是已经成排成行的梭梭林,黄的沙,绿的梭梭,格外鲜明。昔日的漫漫荒漠如今随着梭梭林面积的增加而日逐“萎缩”,一片生机勃勃的希望绿洲从这里开始延伸……

  不仅仅是阿左旗的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阿拉善盟人工造林就完成165.45万亩,通过营造防风固沙林,在乌兰布和沙漠北缘、腾格里沙漠东缘形成了带片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锁住三大沙漠边缘,阻挡沙漠蔓延扩展,对改善沙区生态环境、抵御减轻自然灾害和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漠气象新绿带锁黄龙

  “十年九旱”是阿拉善盟特殊的气候条件,境内地广人稀,90%以上是沙漠、戈壁和荒漠化草原,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阿拉善盟生态非常脆弱,基础条件差,植被退化、沙漠化现象严重,不仅给农牧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危害,同时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脆弱的生态环境,使阿拉善盟充分认识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在建设示范区之前,这里可以用不毛之地形容,除了沙子还是沙子,常常是风吹沙起。该项目的建设,就是要形成一条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3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暨为阿左旗林沙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对阻挡乌兰布和沙漠前侵,保护黄河、保护贺兰山、保护乌吉铁路发挥重要作用”阿左旗林业局副局长杨晓军就宗别立镇项目示范区建设情况介绍说。

  宗别立镇项目示范区位于贺兰山北麓,乌兰布和沙漠南缘,规划面积40万亩,从2012年开始,到目前已经营造梭梭林22万亩。从项目简介图上可以看到,在建设项目之前,该区域只是一望无边的裸露沙地,连续几年奋战,当初种植下的一颗颗梭梭苗木如今已经逐步连片。也正是2012年开始,阿左旗林工站在该项目区全面推广秋冬季造林,当年种植9万亩,成活率达到81%,一举将造林季节由一季变两季。在造林方式上,也由人工挖坑改为机械打坑作业,从而极大地加快了生态建设的步伐。如今,仅阿拉善左旗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人工梭梭种植面积就达114万亩,初步形成宗别立镇、巴彦诺日公苏木、巴彦浩特镇、吉兰泰镇四个重点项目示范区。

  “百万亩梭梭苁蓉产业基地”只是阿左旗生态建设的一部分,围绕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等国家重点工程,截止目前,阿左旗共完成人工造林86万亩,封山育林168万亩,飞播造林474.7万亩,814.88万亩国家级公益林纳入生态效益补偿范围,项目区林草覆盖度明显提高,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从2002年实施退牧还草试点工程以来,实施禁牧、休牧面积1755万亩,实施草原补奖机制总面积7296万亩,使草原植被得以休养生息、自然恢复。

  采访期间,多风少雨的阿左旗竟然迎来了一场淅沥的降雨,当地人欣喜不已。烟雨蒙蒙,踏上巴彦浩特镇西的头道沙子飞播造林区,虽然雨天视线受阻,但经过雨水的冲洗,连片的草灌乔木显得更加翠绿。从2000年以来,该区域通过飞播造林面积达4万亩,原来漫漫沙区现在长满草灌乔木,不仅有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前移,同时也是保护巴彦浩特城区和贺兰山前沿的一道生态防线。谈到飞播造林,阿左旗有当之无愧的成就。阿左旗从1984年开始飞播造林试验,利用八年时间采取边试验边生产的方式取得成功。1992年在飞播造林成果鉴定会上,该项研究成果一致被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林业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自治区林业厅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一成果打破了国际学术界降水量200毫米以下飞播禁区的论断,飞播造林也成为阿左旗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大面积推广应用。

  经过长期努力,阿左旗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建设了间隔长350公里,宽3—20公里的生物治沙带,在乌兰布和沙漠西南缘建成了间隔长110公里,宽3—10公里的生物治沙锁边带,使流动沙丘趋于固定和半固定,局部地区环境状况有所改善,有效阻挡了两大沙漠的前侵蔓延,生态效果十分明显,形成了“绿带锁黄龙”的壮丽景观,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十二五”以来,通过“三北”重点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工程,2011年至目前,阿拉善盟全盟完成生态治理面积426.65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65.45万亩,飞播造林145.7万亩,封沙育林115.5万亩,完成义务植树475万株;累计完成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项目20333亩;国家级公益林补助面积达到2289.49万亩。通过整村推进、公益林区禁牧、加强管护等措施,辐射带动9700万亩林草植被得到休养生息和更新复壮。通过保护和治理,全盟森林资源面积增加1466万亩,森林资源面积达到30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65%,增长3.62个百分点。

  多措施保障促休养生息

  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生态建设离不开得力的保障措施,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相对阿拉善盟而言,生态系统本身就存在着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加上人为不合理干扰,草原植被群落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发生逆向演替,恢复难,周期长。

  为了确实推进生态保护及建设,根据防沙治沙工作不同区域建设重点,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阿左旗近年来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编制了《阿拉善左旗“十二五”防沙治沙工作规划》,为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将防沙治沙内容纳入了全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同时,制定出台了《阿拉善左旗营造生态防护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和社会团体参与植树造林,对造林者实行现金补助。截止目前,共支付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300多户农牧民及相关企业、社会团体从中受益。

  在造林过程中,阿左旗坚持实用技术推广,加快防沙治沙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运用生根粉、机械打坑造林、秋季造林、飞播种子大粒化等抗旱、保水造林技术,提高了飞播造林的成活率。

  不仅在造,扩大草林地面积,更在于保,确保沙区生态环境趋于转好。为了保护生态建设成果,阿拉善左旗先后制定出台了《阿左旗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实施办法》、《阿左旗退还牧草进牧区管理办法(试行)》、《阿左旗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办法》,并颁布了《阿左旗人民政府禁牧令》,逐步建立沙区自然资源管理、沙区植被保护利用相关制度,积极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全面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十二五”期间,阿拉善盟全盟每年仅草原禁牧面积就达21895.6481万亩、补助资金44447万元,草畜平衡面积3739.8146万亩、奖励资金5394万元。同时,阿拉善盟积极开展滥砍滥伐专项整治工作,严格实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征占用林地和草原审批制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了生态建设的成效。

  本着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生态问题,阿拉善盟围绕“转移发展战略”,同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组织和引导一些生态脆弱、生存条件交叉和边远地区的农牧民向资源相对富集、区域经济优势明显、基础设施较完善、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和生态农业区转移,以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黑河生态治理、整村推进、移民扩镇、游牧民族定居等重大生态工程项目为载体,深入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促进牧区人口转移,仅截止“十二五”初,全盟共搬迁转移农牧民8554户26250人,有效的减轻了草原、草场压力。

  特别是退牧还草工程,该项目在草场退化、沙化地段,通过采取禁牧、休牧和围栏封育等综合措施,加快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全盟退牧还草工程从2002年至2010年,连续实施8个年份十期工程,全部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建设总规模达3412万亩,其中:禁牧2930万亩,休牧312万亩,划区轮牧50万亩,补播120万亩。从2011—2013年连续实施退牧还草三期工程,建设总规模达1485万亩,其中休牧1170万亩,划区轮牧75万亩,补播239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1万亩。退牧还草等系列工程的实施,阿拉善盟大面积草场资源得以休养生息。

  2013年经自治区统一监测,阿拉善盟天然草原平均盖度21.05%,平均高度13.62厘米,比实施项目前的2010年分别增长了4.51%和14、45%。仅阿右旗草原面积由禁牧前的6830万亩增加到现在的7600万亩,沙化土地面积由禁牧前的5805万亩减少到目前的5361万亩。

  为进一步保障生态建设成果,阿拉善盟经常性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深入苏木镇、嘎查,向广大农牧民群众开展草原法制宣传活动,在加大草原执法工作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农牧民的草原法律法规意识,激发农牧民群众共同保护利用草原的热情。针对草原面积大,牧民居住分散,监管难以到位的实际情况,阿拉善盟采取“嘎查领导+牧区大学生”的形势,组建专业草原管护联防队伍,开展草原监督管理执法活动,形成层层管护,相互约束、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确保了生态保护项目区政策落实到位、草原监管到位,为全盟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色沙产业经济活起来

  阿拉善盟特殊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其中尤以素有“沙漠人参”美誉的肉苁蓉最为珍贵。坚持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相结合,努力打造自治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特色品牌,阿拉善盟既改善了生态环境,也合理开发利用了沙区资源,成为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的活力增长点。

  随着国家重点公益林、退牧还草等项目的实施,仅阿左旗梭梭灌木林地的总面积就达365.2万亩,白刺724万亩,而阿拉善盟全盟的梭梭林分布总面积达到1620万亩,天然白刺面积2300万亩,大面积梭梭、白刺的有效保护,为阿拉善盟发展肉苁蓉、锁阳等沙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仅2014年,阿拉善盟就完成人工梭梭基地建设50.6万亩,完成接种肉苁蓉12万亩。目前,全盟人工梭梭林面积达到17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面积达到44万亩,形成了以敖伦布拉格、吉兰泰、板滩井、古日乃湖、拐子湖为主的梭梭肉苁蓉特色沙生植物种植带,辐射带动周边苏木镇、嘎查种植户发展沙产业经济格局。

  通过几年的发展,阿拉善盟全盟林沙产业重点经济林资源培育共造林170万亩,接种肉苁蓉38万亩,年产量达到1300吨;围栏封育梭梭、白刺、黑果枸杞等368万亩,接种锁阳13万亩,年产量达到3000余吨。仅肉苁蓉和锁阳两大产业年产值就超4亿元。

  为全面发展沙产业,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阿拉善盟盟委、行署专门成立了阿拉善盟沙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并进一步整合阿拉善(中科)使用新技术研究院与阿拉善沙产业研究院、沙生植物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技术资源、人才团队、项目资金,推进合作科研项目的开展和研发成果的转化及产业化进程。

  在阿拉善沙生植物试验示范区内,一场久违的降雨过后,一株株梭梭显得更加翠绿,放眼望去,郁郁葱葱。抓住雨后沙地湿润的机会,园区的工人把持着轰鸣的打坑机,忙着打坑嫁接肉苁蓉。“以前大部分是人工嫁接,费力费时,现在用机械打坑嫁接,不仅速度快,而且打坑深度经过科学实验,嫁接成功率高,一次接种成功,以后只要采摘不破坏菌盘,在一定范围内就自动生长出肉苁蓉来”工人赵多发介绍说。

  阿拉善沙生植物实验示范园是政府与企业于2014年共同建设的一个集沙生植物种植、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科普教育、科学研究、沙产业科技成果展示、农牧民培训、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园区植物以凸显阿拉善当地特色沙草植物为中心,同时选育具有药用、食用、饲用、观赏等经济价值,且具有在阿拉善当地推广潜力的植物30多科120多种,旨在促进阿拉善农牧业和沙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引进和培训深加工高科技产业,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的发展。

  阿拉善沙生植物实验示范园只是其中之一,为了推动沙生职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阿拉善盟委、行署按照“聚焦发展,优化产业,典型示范”的发展思路,引进和培育沙产业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沙产业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不断扩大全盟沙产业经营规模和范围,变沙为金、化害为利,目前沙产业企业已达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已产出苁蓉酒、苁蓉茶等20多种系列产品,逐步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沙生植物产业链。

  以肉苁蓉产业、锁阳产业为典型,阿拉善盟围绕沙产业文章,同时不断壮大沙葱产业和特色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随着沙葱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仅阿左旗2014年全旗沙葱种植面积就达1710.7亩,不仅露天种植,温棚种植面积也在逐年扩大,保证一年四季有产出。今年,阿左旗在总结去年农牧民试种蒙古黄芹、丹参、黑果枸杞的基础上,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并借鉴种植经验,鼓励引导农民自种中药材和黑果枸杞为主要科技示范品种,全旗范围内试种黄芹、丹参等各类特色品种面积11109亩。

  特色沙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阿拉善盟农村牧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14年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77元,比2010年增长84.76%,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以全面提高。(李俊伟)

[责任编辑 范悦怡 ]

挂国旗 迎国庆
“复活”的居延海
新生开笔礼
金秋阿尔山
救助受伤鸟儿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额济纳自然遗迹受游客欢迎
乌兰布统草原秋色如画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