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追云逐月乘风来—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启示录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07-12-24 16:04 打印本页】  【字体:  
 

  “飞越八千里路云和月乘风而来,近看草原大地青春焕发的光彩,啊哈嚯咿!内蒙古,大中华为你齐声喝彩,各族儿女心相连,走进壮美的时代……”

  在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几国歌手联袂激情演唱的《为内蒙古喝彩》这首优美的歌声自始至终盘旋萦绕在人们的耳际:无论是东河广场绚美夺目的水幕烟花还是美奂美轮的三大重点工程;无论是国际一流的豪华酒店还是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无论是民族特色浓郁的歌舞还是车流如织的风情一条街;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数据还是当地人友好的笑脸,每一个来到内蒙古的人,片面但却鲜活的印象被这首歌一笔笔勾勒出了完整清晰的轮廓,也引发了草原上的故旧新朋从来没有过的强烈共鸣。庆典的日子里,内蒙古的城市、乡村和牧区面貌一新,来自四面八方的官员、学者、新闻记者、老同志、游客和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国际友人齐聚在这块欢庆的土地之上,发自内心地为走向富裕和谐的内蒙古高声地喝彩,发自内心地为快速发展的内蒙古高声地喝彩。2300万草原儿女展现了鲜明的民族性格、独特的草原文化与繁华的现代都市特色,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也展现出了昔日荒僻的内蒙古在60年的过程中让自己由边缘走向主流的轨迹。

  内蒙古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取决于自身独具发展优势和潜力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为自治区带来可观的财政收入之时,也为60年的庆典带来了充分的自信,几乎所有的庆典活动和重点工程项目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内蒙古气势磅礴的发展,而诸如伊利、蒙牛牛奶,鹿王、鄂尔多斯羊绒衫,河套雪花粉、小肥羊火锅,北方奔驰、神华煤液化项目等等……

  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内蒙古经济腾飞的生动符号。当伊利集团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当蒙牛斥巨资海选“超级女声”,当鄂尔多斯羊绒衫不知疲倦地温暖着全世界,当“小肥羊”“小尾羊”让全国各省市的人们吃得心满意足,当内蒙古生产的承重300多吨巨型载重车出现在三峡大坝合龙工地,当《中国省域经济竞争力发展报告2005—2006》中宣称内蒙古竞争力首次跻身上游,居于全国第十位时,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长期以来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缓、落后的内蒙古已经进入经济成长新阶段,成为了中国北方隆起的新的经济高地。

  不仅如此,内蒙古也正在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黄金洼地”,神华、鲁能、三林、雀巢……一批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界耳熟能详的名字频繁出现在内蒙古的投资企业目录上。翻开自治区引进项目的记录簿:仅今年1至7月,全区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88项,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到位852.9亿元,完成年计划的56.9%,比去年同期增加157.5亿元,同比增长22.6%。其中,总投资额在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就达164项,由于投资过多,包头、鄂尔多斯等市还实行了1亿元以下项目免谈的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07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是我区历史上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商品交易会。总交易额达到了22亿元。交易会上,内蒙古的名牌产品、特色产品普遍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睐。缘于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在接受中央媒体记者采访时说:“我们现在搞的项目都比较大,在建的300多项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4000多亿,每个项目平均超过10个亿。今年的工业投入要超过2000亿元,这都是上的一些大项目,我们现在新上的工业技术和技术装备要求一步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自治区主席杨晶在会见新疆代表团时介绍说:去年自治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00多亿元,其中政府性和银行的贷款投入不到30%,70%以上都是各家投资主体。也就是说,单位自筹、招商引资和上市融资等已成为自治区的投资主体,法制环境、信用环境、社会环境的改善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内蒙古迅速成为了国民收入的流入区,吸引和激发了国内外资本和当地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开放自信的胸襟,务实崇实的作风,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推动了内蒙古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特别是优势资源的“就地转化”。正如专家所说:像内蒙古自治区那样,政府各级部门注重从多方面改进招商引资工作,重视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周到、便利、规范的服务,提供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投资软环境,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

  软环境,增强了内蒙古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投资吸引力,形成了强大的“磁力”,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客商来到这片土地之上投资兴业。与“九五”相比,“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引进国内(区外)资金增加了2234亿元,这些引进的项目无一例外地张扬着鲜明的“个性”:大型项目多,能带动相关产业的龙头项目也多。举个例子来说,今年3月,华泰鄂尔多斯公司一期5万台整车生产线竣工投产,这是鄂尔多斯年产100万台清洁柴油发动机、50万辆柴油乘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的先导工程,该项目达产后,总产值近130亿元。据介绍,整个项目全面建成后,包括汽车及各类配套产业,预计总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个“鄂尔多斯”,仅这一个项目,就可以引导鄂尔多斯市走出“资源开发”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难怪科迪食品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清海认为,内蒙古吸引外资,培育和打造骨干企业,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数字显示:在60年的发展进程中,内蒙古自治区生产总值达到第一个千亿元用了50年的时间,第二个千亿元用了6年的时间,第三、第四个千亿元只用了1年,在蓄势“井喷”的经济发展态势下,下一个千亿元会用多长时间呢? (牛志强)

关闭此页】编辑: 魏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