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蒙两国启动蒙古族长调民歌田野调查
 
来源: 内蒙古日报  2007-12-24 17:54 打印本页】  【字体:  
 
  9月6日,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个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一周前,中蒙两国的官员和专家在乌兰巴托共同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由此,拉开了两国联合调查与保护蒙古族长调的序幕。

  200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中国和蒙古国联合申报的蒙古族长调民歌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申报成功一年后,中蒙两国成立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保护协调指导委员会和专家工作组,并制定了“中蒙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民歌十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据专家介绍,此次两国联合田野调查,把对传承人和传统曲目的保护列在了首位。

  传承人主要是指生活在牧区、以演唱代代相传的原生态蒙古族长调民歌为主、在一定地域有一定影响的民间歌手。通过调查传承人的生产生活状况,特别是其自身的文化活动状况,对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为传承人的文化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传统曲目与传承人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两国专家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传统曲目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保存。然后摸清传统曲目流传轨迹、濒危原因和传承动力,采取相应措施,使传统曲目在原生态环境中恢复其原有的活力。

  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刘希燕处长介绍说,两国田野调查将用3年时间完成,调查人员的组成主要以本国专家为主,必要时双方可互派专业调查人员参与对方的调查工作,双方各自调查的资料或其他成果可两国共享。 (咏梅)

关闭此页】编辑: 魏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