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向大学生传授民族音乐
 
来源: 搜狐网  2007-12-25 16:48 打印本页】  【字体: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结束演出的呼伦贝尔童声合唱团,日前抵达北京,为即将在本月17、18、19日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的“五彩呼伦贝尔”演唱会进行造势。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小演员们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数十位热爱音乐的大学生们,向孩子们学习如何演唱民族流行音乐。

  其实,早在上个月内蒙古大草原举行的入营仪式上,这些大学生们就曾经向小朋友学习过《敖包相会》这首歌原生态的唱法,这次为了对“小老师”们的北京首演表示祝贺,选手们在发布会上再次演唱了这首歌曲,小“老师”们也对选手们的表现进行了点评。

  流行音乐本来就应该是民族的,五彩呼伦贝尔的民族原生态风格更是需要让更多的喜爱音乐的人了解民族音乐。当天到场的其中一位大学生表示,我们以前学习港台,后来学习日韩,现在学习欧美,但是都没有找到中国流行音乐的道路。

  当我们听到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的演唱,我感觉,这才是我们民族流行音乐应该追求的。说到流行,这些音乐在这些地区流行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从成吉思汗的时候就在演唱,你能说它不是流行音乐吗?

  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的这支儿童合唱团,是中国第一支全部由人数较少的民族的孩子组成的合唱团。他们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和布里亚特、巴尔虎两个蒙古族部落。合唱团共37名成员,从300个孩子中挑选产生,最大的13岁,最小的仅仅5岁。孩子中的三分之二,生活在北中国最边远的牧区、森林和农庄。但这些自然之子,小小年纪,就从父辈身上传承着一种傲岸,一种坚韧,一种从容。孩子们都这样长成:八岁已能驯服野马;亲眼看见亲人死在风雪中;父母远去放牧,只能与老祖母相依为命。他们也有童年,不同一般的童年,没有“游戏机”、“麦当劳”,没有呵护和娇宠,只有父母的歌,伴他们成长。他们的歌声里有大自然,有山峦、有河流,还有小溪;有生活、有爱情、有劳动、还有游戏;有马背民族的雄风,有狩猎民族的悠然,有女人的温婉、男人的豪气,也有孩童的俏皮。来自草原深处的孩子们以天使般的歌喉、用五种母语深情地演绎着一首首动人的草原童谣。

关闭此页】编辑: 魏佩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证:0500048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