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确定了首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吉思汗祭典、蒙古族长调民歌、王昭君传说等14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榜上有名。
据内蒙古文化厅负责人介绍,内蒙古各地区、各部门共报送了235个项目,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委员会审定,最终确定了140项进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祝赞词、王昭君传说、嘎达梅林等民间文学11项;科尔沁叙事民歌、爬山调等民间音乐22项;呼图格沁等民间舞蹈12项;皮影戏、古如查玛等传统戏剧5项;好来宝、八角鼓等曲艺5项;冰上阿日嘎、蒙古象棋等杂技和竞技16项,还有民间美术7项,传统手工技艺12项,传统医药4项,民俗46项。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而独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发展,蕴含着内蒙古各族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像能力和文化意识,体现了草原民族蓬勃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