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位于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遗址东侧的半地下覆土式建筑——盛乐博物馆落成剪彩。这是我国唯一以展示鲜卑历史文化为主的特色博物馆。自开馆之日起,慕名而来的八方宾客络绎不绝,争相领略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所蕴含的神秘文化魅力。其实,在和林格尔这片土地上,盛乐文化正汇成一曲激扬着时代旋律的盛世欢歌……
盛乐古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交融地,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为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盛乐”一词源于“成乐”。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在古阴山南麓置定襄郡,郡治设在成乐县,即今和林格尔县盛乐古城。公元258年,从东北大兴安岭密林中走出一支小小的部落———鲜卑拓跋部,该部以其游猎民族特有的彪悍勇猛,走过大泽,驰过草原,跃马弯刀挺进中原地区建都立业。这支从大森林中走出的游牧部落,先后建立了代国和北魏政权,正是他们将“成乐”更名为“盛乐”,建立了中国北方草原地区的第一座都城,从此,拉开了拓跋鲜卑统一中国北方的辉煌历史序幕。
盛乐博物馆占地4万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主体建筑采用目前国内最时尚的生态环保型建筑形式。分为盛乐古城春秋史陈列展厅、鲜卑族历史与文化专题展厅和小板申东汉壁画墓复原陈列展厅。博物馆主要展示鲜卑族走出嘎仙洞两次定都盛乐、二度立国、三筑盛乐城、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除此以外,盛乐博物馆内有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代的2000多件陶瓷、青铜器、古钱币、金银器和玉器等藏品。
和林格尔人说起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数家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土城子古城遗址,历经战国、北魏、隋唐和元明等朝代;闻名海内外的和林格尔汉墓,古墓中百余平方米的壁画,展现了1800年前汉代画工令人钦佩的艺术才能。壁画以其规模恢宏、形式质朴,凸现了汉代艺术“气魄深沉雄大”的时代风格;从秦汉至清末,和林格尔古道沐浴了近2000千年的历史,记载了中国北方民族交往交融的风雨历程。走进和林格尔宝贝河畔的盛乐百亭园,人们还可以观赏到形态各异的上百座名亭。场面阔大、气势恢宏的中华钱币坛,仿真放大石刻的精美钱币,展示着博大精深的中华货币文化。
剪纸艺术:和林格尔文化的活化石,作为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这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传统技艺正放射出前所未有的异彩
走进和林格尔县城关镇民间剪纸艺术家张弟女的家,墙上挂满了她的作品。这些剪纸各具特色、栩栩如生,每张剪纸都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70多岁的张弟女,虽说眼神不及当年,但剪纸仍然是她每天的必修课,她说:“剪了一辈子了,哪舍得把它扔下,再说了身边那么多新鲜事,我还想用剪纸把它剪出来呢。”
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剪纸艺术宝库注入了丰富的内涵。为了挖掘、弘扬这一民间艺术,1998年7月,和林格尔剪纸学会宣告成立。从那时起,剪纸学会的会员们在全县进行田野调查,发现并抢救散落在民间的珍贵剪纸作品6000余件,发现了以张花女为代表的一大批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人。同时,将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引入学校课堂,成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课程。
独具特色的和林格尔剪纸,风光体面地走出家门。几年间,先后有3000多幅剪纸作品分别在全国和自治区各类美术展中获奖,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和内蒙古艺术创作最高奖“萨日纳奖”。出版了3部《和林格尔剪纸集》,其中一部获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文化部授予和林格尔县“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称号。如今,和林格尔剪纸正在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按照市场的需求,在剪纸产品的创作、包装、销售三大环节上大做文章:已研制开发出“少数民族风情”、“名胜古迹”、“民族舞蹈”和“福禄寿禧”等7大系列剪纸产品并走俏市场。此外,许多具有浓郁蒙古族风情和地方特色的和林格尔剪纸艺术作品,已被制作成各种包装的旅游纪念品,远销到美国、法国、日本、港澳等14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和林格尔县递给世界的艺术名片。
多元文化: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使百姓的文化生活响彻盛世欢歌,和林格尔城里乡间生起一道和谐社会的靓丽彩虹40岁的和林格尔县岛拉板村村民史小平,是村里的大能人,村民们无论谁在种植或养殖方面遇到困难,都来请教他。在他家南屋的桌上摆放着一台电脑,这台电脑为村里人已经无偿服务2年多了。史小平说:“每月只交60元的入网费,遇到困难时,只要轻轻点击鼠标,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吕三岗介绍,在村里像史小平这样的村民还有2户,他们都是村里传播先进文化的带头人。
在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庙沟村今年新建的图书室内,5个大书架上摆着种类繁多的图书,七八个农民正津津有味地翻看着图书。一位村民手捧一本《农民科技增收致富百篇》高兴地说:“我在这儿找到了玉米叶子枯黄的原因,下一步我就能按着书里写的方法对症下药了,这里的图书真实用,我没事就到这里看书学本领。”村党支部书记王岚英自豪地说:“这里有2000册图书,还有很多DVD光碟,法律政治、历史文化、科普健康等方面的书籍应有尽有。自从图书室正式开放以来,大家在这里看书、交流,村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像庙沟村这样的图书室,已成为和林格尔县140多个行政村的典范,为实现农民能在家门口读书的愿望,许多村级图书室正在建设之中。
以民俗为基础、以节日为载体的节庆文化和广场文化活动,也在和林格尔城乡红火起来。围绕弘扬盛乐文化和打造文化大县的目标,和林格尔县坚持以繁荣文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盛乐金秋文化节、歌舞大赛和公园文化等文化之树花繁叶茂。每到周末,街心公园和文化广场成了健身舞表演者和器乐演奏爱好者的舞台,他们尽情抒发喜悦的心情,也把高雅的追求和快乐的情趣传播给更多的人们。(咏梅 苏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