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乳业快速健康发展

  2008-01-15 16:11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乳业快速健康发展。如今,内蒙古奶牛存栏数量从2000年的70多万头增至290多万头,占全国奶牛存栏总量的五分之一;牛奶产量达到727万吨,占全国牛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年加工鲜奶538万吨,其中液态奶362万吨,占全国液态奶的三分之一。

  几年前,内蒙古乳业“大本营”——呼和浩特市提出“奶业立市”战略,此后出台一系列措施,扶持奶业发展。市里经常召开奶业研讨会,邀请全国奶业专家献计献策。市、旗两级先后成立奶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级财政对农民养奶牛给予补助,帮助养牛户贷款,允许养牛户承包荒地种饲草。加大科技投入,帮助养牛社区建奶站、冷配站,方便了奶农售奶和畜种改良。同时从资金、技术、土地、税收等方面扶持龙头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奶源基地划分、企业与农户对接等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

  呼和浩特奶业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自治区出台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意见,编制了发展规划,整合了资金,配备了队伍。先后评定了两批龙头企业,每年都定期召开一次现场会。各地都很重视乳业发展:赤峰市对发展奶牛产业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干部业绩考核体系。通辽市管理部门深入一线开展服务,技术监督部门牵头,农牧局、工商局配合,负责收购鲜奶的计量和指标检查,保证以质论价。农牧部门负责监管兽药、饲料的质量和安全,交通部门负责建立鲜奶运输的绿色通道。包头市实施了“奶牛增产工程”和“科技入户工程”,组织旗县、乡镇两级科技人员525人常年包村包户。

  各地养奶牛积极性空前高涨之际,内蒙古自治区因势利导,适时推动奶业发展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在奶牛数量增长上,由外购式向内繁式转变。各地加快淘汰低产奶牛步伐,加大优良品种自我繁育,目前已由前几年大量外购转到向临近省区输出奶牛。二是奶牛养殖模式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建有养殖小区1200多个,实现了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饲养、统一改良、统一防疫、统一订单、统一服务。三是企业产品从单一、初级向多元、尖端转变。目前,伊利集团的产品品种达1000多个,蒙牛的产品品种达300多个,两家企业又分别推出了有机奶、特仑苏、金典奶、香浓布丁等尖端产品系列。

  此外,为促进养殖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市场秩序由无序向规范转变、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化办公室已经着手以下工作:加大对奶农的培训,倡导奶农入股、入社、入区、入会;各级奶业技术协会加快建立良种繁育体系,进行良种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和档案管理,建立奶牛防疫机构和防疫网络;给予相应支持,引导大户发展家庭牧场,引导企业兴办自己的奶牛场,引导地方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同时,扩大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对种植青贮饲料给予种子补贴,更大范围开展奶牛政策性保险。 


编辑: 孙丽
 

  民情民意 更多>>
·乌兰察布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城乡救助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扶困助学开启绿色就学之门
·投资20多亿内蒙古给老少边穷乡镇铺通油路
·内蒙古实施城乡低保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体育涌起全民健身热潮
  特别策划 更多>>
  媒体报道 更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