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硬约束”“硬手段”打造绿色GDP

  2008-01-15 16:13

  盘井和蒙西两个工业园区目前无疑是鄂托克旗的“眼珠子”和“钱袋子”,两个均为自治区级的工业园区,面积相加不足100平方公里,占不到全旗总面积的二百分之一,却创造出了全旗90%以上的财富,不仅为旗财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由此构成了西部“小三角”地区举足轻重的一角。

  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两个园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49.97亿元、6.6亿元和12亿元、2亿元,而鄂托克旗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为72.26亿元和9.4亿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了园区内的能源和重化工工业,这个旗的财源便几近断流,会同西部地区许多纯牧业旗县一样财政捉襟见肘,绝不会有当前经济良性快速发展的良好感受。

  仅就鄂尔多斯地区来说,鄂托克旗并非一个资源特别富集的地区。以煤炭为例,总体的储量不过20亿吨,远逊于当地其他旗市,但是这里的“五小”企业却比其它地区发展要早很多。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全旗竟然星罗棋布地分布着近千家小煤窑、小炼焦、小水泥、小白灰、小冶金等“五小”企业,几乎是村村冒火、处处冒烟。落后的生产力、低水平的工业设备和几近于无的环保观念使昔日美丽的草原渐渐蒙上了尘垢。当地人这样形容昔日的场景:走进鄂托克,随处可见滚滚浓烟,随处可见漫漫火海,污染严重时牧民竟无法看清四周的山。

  以2000年棋盘井工业园区的设立为标志,鄂托克旗的工业走上园区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在旗里的艰苦努力下,上千家小企业被淘汰了一多半,后相继被迁至园区内。工业的贡献虽让棋盘井由一个沙窝子里的偏僻小镇慢慢变成了一个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的工业园区,但是园区内一大批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企业仍使这里戴上了“黑三角”的帽子。基于此,旗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为此,从2004年至2006年,全旗又永久性关闭取缔“五小”企业400多户,将最初拥有的1000多家企业淘汰为100多家。特别是去年8月,已经颇具规模的21家机焦企业被取缔后,造成直接损失近3亿元,当地财政收入也因此减少近5000万元。据测算,全旗总体上因关停企业造成的财政减收至少在2亿元左右。

  鄂尔多斯市政协副主席、鄂托克旗旗委原书记刘桂花动情地说:“长痛不如短痛,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转变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只能用‘硬约束’、‘硬手段’,我们不怕当年减少一些财政收入,不怕面子上不好看。为的就是要逐渐淘汰落后,腾出发展空间,让更先进的企业、产业和项目去发展,坚决抑制不惜牺牲环境追求发展速度的‘黑色GDP’”。

  内蒙古三维集团的例子可以给这个旗的环保门槛作一个出色的佐证,这是一家年产20万吨硅铁,销售收入在15亿元的民营企业,也是最早入驻棋盘井工业园区的企业之一,为园区的发展壮大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未上挪威艾肯公司除尘设备之前,企业的十几台锻烧炉昼夜不停地向天空直排烟尘和粉尘,上了除尘设施后,每天回收的硅微粉竟达1800袋之多,这些原本是污染物的粉尘经包装后又成为了新的工业原料。即便如此,受国家产业政策以及环保投入过大的双重压力,三维集团仍决定忍痛放弃硅铁项目,转而投资其它产业。

  蒙西工业园是自治区循环经济园区的典范,它的4条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在自治区级的工业园区内水准很高,用笔墨很难一下解释清楚。给人印象很深的是,园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利用粉煤灰生产水泥的生产线和企业之间相互利用废料作为原料“吃干榨净”的良性循环,园区内的绿化和美化也极受外人称道。去年,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以“一根废气管,两企业受益”为题进行了报道。

  鄂托克旗旗委书记郝健君说:“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道路。”


编辑: 孙丽
 

  民情民意 更多>>
·乌兰察布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城乡救助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扶困助学开启绿色就学之门
·投资20多亿内蒙古给老少边穷乡镇铺通油路
·内蒙古实施城乡低保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体育涌起全民健身热潮
  特别策划 更多>>
  媒体报道 更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