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库布齐沙漠的深处,有一个图格日嘎查,在方圆150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居住着二十几户人家。这里曾经是一个草木葱郁、湖泊密布的绿洲,但由于人为的超载放牧,使这里的生态严重失衡,无情的沙漠取代了丰美的水草,贫困和落后不时困扰着人们。乌日更达赖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贫穷的牧人家庭中,也许是为了表达对水的渴望,父母给他取名乌日更达赖,汉语意为宽阔的海洋。
这个名为“海洋”的牧人后裔,从小就跟着父亲过着日出逐羊群而出,日落背沙蒿而归的生活。22岁那年,父母将全部家产的一半——80只山羊分给了刚刚结婚的在那个羊绒与黄金等价的年代,靠着这80只山羊,乌日更达赖的日子渐渐红火了起来。但是好景不长,山羊啃光踏死了草滩上所有的草木,黄沙逼上了他的屋顶。面对这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乌日更达赖的心中第一次有了“消灭山羊”的念头,但是,他又不知道放下羊鞭,自己还能够干什么。
一天,他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条从沙漠中穿行而出的公路,他十分惊奇,这条路怎么没有被风沙掩埋?看到公路两侧密集的沙柳,他一下子悟出,原来沙漠也是有办法束缚的。在当时,就是这条路给了他无比的信心:他们能降服沙漠,修路植树,我为什么不能呢?思索中,他终于做出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做的一次选择:消灭山羊、种树种草、绿化家园。于是,1996年,打定了主意的乌日更达赖卖掉了全部山羊,买回了6000多株树苗,开始了他没日没夜的种树生涯。一个多月,他就种下六千多株小树。可库布其沙漠并没有因为他的辛劳而垂青于他。连着几天的沙尘暴,这六千多株的树苗有的被吹干、有的被卷起,有的被掩埋。五千多元钱和他的汗水就这样随分风而逝,留下的是不堪目睹的残败。这位坚强的汉子他的心在流泪啊,五千多元相当于他全家三四年的生活费呀。
这次教训使他明白了不仅要苦干,还得巧干。他学着穿沙公路的治沙方法,先设置沙障,固定流沙,然后再种下树苗。经过近半年的苦干,乌日更达赖终于成功了,三千多亩黄沙被固定住,一片片嫩苗开始发芽。但是,新的困难又出现了:自己已经没有钱了,秋天植树的树苗拿什么去买呢?为此,他借遍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怀揣着借来的3000元钱,他买回了1万株沙柳苗和500株杨树苗。
就这样,借钱,买苗,设沙障,挖树坑,栽树苗……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每年都有几千亩沙丘被乌日更达赖治服。经过他的努力,草场的面貌焕然一新。三百多只绵羊和几十匹牛马在青青的草地中扬蹄撒欢,数十万尾鱼苗在水库中游来游去,上百亩的肥沃农田已经种上了优质牧草。乌日更达赖的辛苦开始得到了回报,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自2000年以来,他相继获得了“全区造林绿化十大标兵”、“第五届内蒙古十杰青年”、“第十一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福特汽车环保奖”等多各奖项。
现在,在乌日更达赖的带动下,图格日嘎查乃至鄂尔多斯全市更多的农牧民都开始治沙造林,恢复生态。相信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茫茫沙海终有一天会成为真正的绿色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