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前列不是梦

新华网  2008-01-16 09:20

  青山碧草六十载,红旗漫卷跨征程。

  8月8日15时许,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呼和浩特市拉开序幕。象征着内蒙古60年风雨历程的60条彩带缓缓升起,一座巨大的白色蒙古包拔地而出,100匹骏马铿锵的铁蹄踏响了马背民族崭新的时代强音。

  容纳5万多名观众的呼和浩特体育场发出阵阵欢声,汇集成一条条奔腾的河流,满载着幸福与希望尽情流淌在内蒙古118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喜悦的鲜花在2300多万草原各族儿女的心田绽放。

  历史将永远铭记,60年前,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解放战争的隆隆炮火声中诞生。

  “内蒙古的辉煌今天,是中国共产党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成功见证。6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内蒙古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走向幸福和谐新生活的最好印证。”50岁的白音吉日格勒看着欢腾的人群说,“我的名字汉语意思是‘富裕’,父辈当年的梦想早已变成了现实。”

  熟悉历史的人们,能够听到来自草原深处的惊雷,那是内蒙古前进征程中的有力足音:1947年自治区成立之初,内蒙古人均生产总值仅96元,2006年已达到20047元;全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358元和3342元,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区蒙古族人口由刚成立时的83万多人增长到现在的423.83万,占全区总人口的近18%;民族教育空前发展,2006年底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内蒙古已经基本普及……

    8月8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在呼和浩特举行。中央代表团团长曾庆红在庆祝大会上讲话。

  内蒙古今天的辉煌成就,是新中国伟大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内蒙古各族儿女把中国共产党视为草原上不落的太阳,世世代代感谢党的恩情。党和政府始终将草原人民的生产生活挂在心头。

  “祝内蒙古自治区繁荣昌盛!”

  “祝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发来贺电,表达了中央对内蒙古各族群众的深切关怀和全国人民对内蒙古各族群众的美好祝愿。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曾庆红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内蒙古自治区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肯定了内蒙古各族人民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勉励各族干部群众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的历史新篇章。

  殷切的希望、诚挚的祝愿有如春风,在庆祝大会现场鲜花与歌舞汇成的海洋中荡漾。悠扬的琴声中,大型文艺表演《草原赞歌》歌唱出这个马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吉祥草原》展现出蒙古民族坚毅刚强的性格,更衬托出他们像草原一样广阔的胸怀。“蒙古族和其他兄弟民族永远是一家人,60年变化,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谁也离不开谁。”当梁引梅、乌兰等6名孤儿代表,拉着草原母亲都贵玛的手走下勒勒车出现在体育场中央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8月8日晚,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中央代表团艺术团慰问演出《草原洒满欢乐情》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上世纪60年代,3000多名上海孤儿来到内蒙古,像都贵玛一样善良慈爱的蒙古族父母,用醇香的奶茶、炒米和手扒肉将他们抚养成人。他们的血液中带着蒙古人的淳朴气息,在建设内蒙古、保卫祖国北疆的岗位上焕发出无穷的力量。

  “我们唤醒沉睡的草原,草原捧出无尽宝藏。”昂扬刚劲的舞蹈《万马奔腾》展现出内蒙古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时代画卷。今天,内蒙古彻底告别了解放初期“轻工业皮毛匠,重工业挂马掌”的局面,成为中国的畜产品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随着围封转移、退耕还草还林战略的实施,传统的畜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农区的畜牧业与草原畜牧业之比为7:3。内蒙古生态建设出现了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双增”和荒漠化面积、沙化面积“双减”的神奇变迁。

   “走进前列”如今不再是遥远的梦想,几代草原儿女艰苦奋斗、勇于进取,加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006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达4790亿元,财政收入达712.9亿元。“十五”期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以年均17.1%的速度增长,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跃居到全国第17位。

  “只有坚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解放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努力构建和谐,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满怀信心地说。


编辑: 孙丽
 

  民情民意 更多>>
·乌兰察布建设和谐社会构筑城乡救助体系
·内蒙古自治区扶困助学开启绿色就学之门
·投资20多亿内蒙古给老少边穷乡镇铺通油路
·内蒙古实施城乡低保保障贫困人群基本生活
·内蒙古自治区群众体育涌起全民健身热潮
  特别策划 更多>>
  媒体报道 更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