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河南淅川县一家小辣椒制品厂的工人在分拣辣椒(7月17日摄)。近年来,河南省淅川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广种植中药材木瓜、黄姜和小辣椒等经济作物,使当地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新华社发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过去五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在农村税费、国有企业、涉外经济体制、资本市场、银行业等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皇粮国税” 农民轻装上阵建设新农村
“原来种粮是种得多亏得多,现在种粮不但不交农业税,国家还给补贴呢!”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角湖村村民李开明说:“种一亩水稻原来亏37元,现在稳赚180元。”
农村是中国改革的发源地。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财力不断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成为深化改革的新趋向。
农民税费负担长期较重。农村税费改革从2003年部署推进,到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退出历史舞台,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250多亿元,人均减负140元。此外,农民获得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逐年增加。
税费改革只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第一步。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当前,农村改革已转入以乡镇机构改革等为重点的综合改革阶段。
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税制改革力促企业发展与竞争 中央企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
国企从改革之初就是热点和难点。过去五年里,国企改革向“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迈进,少而精的中央企业充分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企业所得税改革、增值税转型试点扩大,促进了企业发展与竞争。
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突破了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出资人不到位等体制性障碍。五年来,中央企业数量从196户下降到150户,资产总额翻番,创造了20%至25%的国家财政收入。16家央企跻身世界500强。
飘红业绩背后,是触及央企灵魂深处的改革。国企股份制改革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金,而且其内部治理受到监督,现代企业制度逐渐建立。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表示,今后要通过加大重组力度,使央企减少至80家至100家,形成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企业科学发展、公平竞争的环境进一步优化。新企业所得税法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内外资企业站在公平的竞争起跑线上。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征企业所得税。
增值税转型试点从东北老工业基地扩大到中部六省老工业城市。国家税务总局新闻发言人李林军指出,增值税转型对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别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资源型城市转型,以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