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两会特稿:十大数据看变化
稿源: 新华网  2008-02-28 15:33

图表: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 新华社发 

图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排名稳居第三位 新华社发 

图表:2007年全国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就业增加较多 新华社发

  武惟扬,是北京的一名高中生。他几乎每周都给建设中的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拍照,跟踪北京奥运临近的脚步,见证首都日新月异的变化。
    
  鸟巢在变,北京在变,中国也在变。过去5年,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中国在变化中前行。数据是枯燥的,但反映的经济社会生活却丰富多彩。新华社记者选择过去5年的十个数据,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凡历程。
    
  国内生产总值连上台阶 5年净增12万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GDP),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过去5年,中国的GDP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从2002年12万多亿元跃升至24万多亿元,5年净增12万亿元。
    
  这5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既快又稳的一个时期。“经济始终平稳快速发展,年均增长速度达10.6%,年度间波幅在1个百分点左右。”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说,“过更长一段时间后再看这5年,更会感觉到这5年的珍贵。”
    
  如今,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因素已举足轻重。自2005年起,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位;5年来经济年均增速,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速高5个多百分点。
  骄人成就,不忘忧患。需要保持清醒头脑的是,影响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节能减排工作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经济总量虽然大,人均GDP却排在世界百位之后。“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谢伏瞻说。
    
  财政收入5年增长1.5倍 国家财力向民生倾斜
    
  财政收入每年攀上一个大台阶。全国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不足2万亿元升至2007年的超过5.1万亿元,5年财政收入增长超过1.5倍,年均增加6000亿元。
    
  国家的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也得到更多实惠。从2002年至2007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资金从1905亿元提高到4318亿元;教科文卫方面的支出,由2004年的5143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7426亿元。
    
  这几年来,国家还将财政超收部分主要用于改善民生、推进改革,重点用于“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并向中西部倾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到广大人民群众。
    
  “把钱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这是财政支出结构发生的一个显著转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说。
    
  城乡居民收入又有新增长 生活质量日益改善
    
  国富则民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每年都有新增长,经营、财产性收入比重上升成为其中的亮点。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0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2%。2007年又有新突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2.2%和9.5%。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居民发展性和享受性消费比重在不断提高,食品支出比重持续下降。以农村为例,2006年农村居民用于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三项消费的支出比重合计比200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通讯支出比重提高最快。

 [1] [2] [3] 下一页
编辑: 李中锋
 
  网民议政 更多>>
·网民期盼:节能减排 让天更蓝水更清
·网民建言:把握机遇,请带重庆搏起来
·网民期盼:廉正清风 振奋百姓精神
·网民期盼:养老医疗有保障 心才踏实
·网民建言:建国际都市 让沪漂亮转身
  辉煌内蒙古 更多>>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媒体报道 更多>>
·今年中国两会五大热点:大部制今春鸣锣
·迎接两会特稿:宏观调控五年间
·两会代表委员不乏奥组委核心高官 言行将受关注
·把握时代主题顺应人民期待:十届政协工作综述
·全国政协举行有关部委工作情况通报会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