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发轫
戚发轫访谈现场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点击搜狐访谈间。2008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由人民政协报和搜狐网联合主办的“大国改革新起点——2008年两会政协委员系列访谈”关注民生,关注热点.我们邀请委员一起来谈一谈网友们最关心的话题。
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升空,给国人们很大的信心,在今天我们回顾神六、展望神七,我们将对中国的科技实力和中国的航天事业有一个了解和讨论。今天来到我们演播现场的是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原载人航天工程载人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戚发轫委员。
戚委员,欢迎您的到来,请戚委员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一声招呼。
戚发轫:非常高兴和搜狐的网友们见面。作为航天人,我确实感到我们全国人民都非常关心我们这个事业。今天见面,愿意为大家介绍大家关心的事情。
主持人:您已是多届全国政协委员,您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戚发轫:我确实感觉到我们的组织和政协以及全国的老百姓,不但关心我这个人,更关心我从事的这个事业。我感到有一定的压力。虽然我已经是第三届了,但我仍将全面履行好委员职责。
主持人:您今年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戚发轫:当然我也对民生问题很关心,但是作为一个行业的代表,作为科技界的代表,对航天的发展,对国家下一步对航天事业的投入以及体制上的事情非常关心。因为科学技术在发展,航天航空也在发展。从1957年第一颗卫星上天,到现在已经51年了。由于发展得很快,对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且工程越来越大。对这样一个国家的行为,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必须有很好的投入。我们国家目前在三大领域都有非常大的进展。
第一个领域是卫星的应用。标志就是1970年4月24号第一颗卫星上天,东方红一号。标志着我们在应用卫星这一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到现在为止,我们中国已经发射了80多颗卫星,现在有20多颗卫星在天上继续工作。
第二个领域是载人航天。我们通过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完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第一步任务,第二个领域的里程碑任务已经完成。
第三个领域,去年12月4号,我们在升空探测方面发射了嫦娥一号,在这个领域也有很好的突破。下一步再发展,需要我们有一个很好的规划。创造一个很好的条件。
主持人:谈到登月,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这一次嫦娥一号的顺利登空,国人有很大的寄托在里面。您作为航天系统的老专家了,怎么看待嫦娥登月这件事情?
戚发轫:从探月的角度来讲,我们也在考虑什么时候到月球,我们具不具备到月球的条件。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准备的话,将来真要做的话就来不及了。升空探测也有三步走的计划。第三步走完了,我们干吗?这件事情在科技界、在航天领域的很多专家和技术人员都在关注。
主持人:在嫦娥升空的过程中,您也一直在关注。其中有没有一些让您特别感动,或者是印象深刻的事情呢?
戚发轫:我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探月工程,但是我们用三年多的时间就把我们的嫦娥一号送到了月球轨道上去了。我觉得这反映了我们国家航天技术储备增多了,技术基础坚实了,我们可以利用的东西多了。可能很多的记者都会问,为什么这么快,立项以后就能完?对此,应该说是我们国家的基础比较好。比如说我们的运载火箭,现在都是现成的,已经发射过十次了,每一次都很好,我们就不要再从头搞了。我们的嫦娥一号的平台就是用东方红三号的平台,我们现在用它已经很快了。现在使我感到的就是我们航天的技术储备多了,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提高的表现。
主持人:您是研究载人飞船的专家,您能不能回顾一下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面,我们国家载人飞船的技术上有什么提高?
戚发轫:我们国家在载人航天方面,很早就有一些有远见的科学家和领导在认证了。
我们在1970年第一颗卫星上天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储备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们当时没有干。到1986年的时候,中国已经发射了很多的卫星,我们的基础技术已经比较好了。我们有四个科学家,这你们都知道。他们给中央提了一个意见,说国际发展很快,我们有条件了,我们应该赶快搞一个新领域的技术研究这个事。国家非常重视,组织专家开始论证中国的载人航天怎么办。作为一个大国,长远来看,空间是一个丰富的资源,我们不去探索,等于就失掉了这么一个机会,所以一定要干。那么以什么起步?那个时候航天飞机也挺热的。1986年还是以飞船起步。经过充分的论证,我觉得以飞船起步,最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技术上我们有很多的继承。经济上,它的规模我们可以适应。经过中央确定,以飞船起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假如说我们以航天飞机起步的话困难比较大一些,因为它太复杂、太贵,不适合中国的情况,而且安全度不高,已经有两次失败了。
1992年1月中央确定了92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前期准备的时候,我们确定了一个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建立一个大系统,把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天,运行一段时间,安全返回到地面。我们通过神五和神六已经圆满地解决了。第二步要建立一个航空实验室,为第三步建立空间站做一些技术准备和技术实验。建立的内容就包括很多关键技术要解决。第一,建立空间站,就需要大部件的组装,空间站在运行过程中,万一有问题了,要去维修,航天员要完成修理任务。因为空间站不是一次发射,是多次发射,要对接起来,空间站有了以后,飞船作为一个天地往返的运输工具。飞船可以和另外一个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对接,所以必须要有交汇、对接的技术。几个大的舱段,对接以后变成一个组合体,能够很好的运行。这些问题都要通过第二步来解决。第三步就是建立一个中国长期有人驻守的空间站,做地面很多完不成的工程、技术和科学上的一些实验。今年神舟七号就要出舱了,神舟七号面临很多的关键技术突破。第一,人要出去,我们的飞船有一个气闸仓,因为仓是密封的,做到和地面的环境一样。舱外是太空,没有空气,温度非常恶劣,人要出去,人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就不具备了。所以他必须穿一个专用的舱外航天服,这个航天服要和舱里面的一样,这个衣服虽然是短期的,但是也不容易,必须要解决。第三个问题,航天员也不像第一、第二次要求得那么简单了。他们要有很多的工作。而且出舱了以后,在失重的情况下,也要工作。神舟七号虽然是继承了神五神六的一些技术,但是也有很多新的技术。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我们就要进行这个任务。到现在为止,这些关键的技术,我们都通过地面的长期准备突破了。下一步就要完成总装、测试、检查,确实做到了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时候,我们才能把这个产品用到九泉发射场。
主持人:刚才听您说航天员出舱行走,包括空间站的建立,这在太空里是很难的事,我们的工作人员目前是不是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戚发轫:第一个压力,这些产品的质量能不能保证非常可靠,万无一失,这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虽然实验做完了,但是真正上天的产品要求非常严格。不能有缺陷,不能有问题。像我们全面体检一样,都要做到,不仅单独做,联合起来一块要做。不仅是飞船在天上的部分,还有与地面的连接也要做。比如航天员说,我在地面有重力的情况下,我可以操作,在天上没有重力了,这能办到吗?不能做到,就要创造这个条件。我们就要做失重实验。我们现在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主持人:我们回顾神六,到现在为止,您觉得比起神六来说,神七的技术有没有一些关键性的突破?
戚发轫:三方面:一个是气闸仓,我们要在飞船上建立一个气闸仓,人出去以后,不影响舱里环境的变化。你到这个舱里以后,把这个门关上,或者是把门开开再出去。因为里面还有人,不是把仓就不要了,因为你还要回来,所以有气闸仓。这个气闸仓在我们的飞船上,这个工作要做。当然开和关的工作都要非常可靠。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这个舱跟里面的舱一样。再开那个门的的话,不会把里面的环境破坏了。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实验已经满足要求了。
第二个方面,是航天员出去要穿衣服,这个衣服就非常复杂。一个是没有空气,必须由环境控制这个系统,保证衣服里面的空气跟地面的压力、组成成分都一样。天上的温差比较大,太阳照到你的时候,有100度,背面照不到你的时候是负100多度。太空有很强的辐照,衣服要防辐照,所以衣服非常复杂。但是这个衣服不是我们航天系统做的。但是我们也跟有关部门一块来做。这些都做好了,人穿着合不合适,穿着这个衣服能不能从这个门里面出来进去,能不能开关门,现在就在做实验。
主持人:您谈到神七飞船的时候,我们的网友联想到的除了技术上面的其他的关健词,就是有关人。他们也很好奇,我们的航天员出舱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工作?他们出舱行走这一段过程需要多长时间?
戚发轫:出去的时间和过程都有严格的安排,它肯定有一个过程,就是出去以后航天员的衣服可以让他在太空里面活动。另外,他可以操作舱里面带的东西。我们要带一个小卫星上去,卫星离开飞船,既可以自动的,也可以让别人操作它。比如说我们带一个东西,从舱外带回来。这些动作在舱外都要活动。比如说我们搬一个凳子,因为你有100多斤的重量,在地下都可以把它搬起来。在太空里面,你失重了,凳子没有起来,你先起来了。
主持人:上一次杨利伟他们都没有完成这么多的任务。
戚发轫:他基本上就在这个舱里面,基本上就在座椅的周围活动。到神六的时候,这两个宇航员打开了一个舱门,到另外一个舱里面去了。他们在轨道舱吃饭、工作、排泄。咱们这一次神七,不是从这个舱到那个舱去。而是从气闸仓到太空里面去。对中国来讲这是史无前例的一次。
主持人:这一回您谈到航天员的训练,包括要适应。我们有的网友想要知道宇航员适应这个情况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了?他们是否能够胜任?
戚发轫:应该说我们的航天员素质都比较好的。按照航天员的说法,在中国有14个航天员,有13个上过天。但是我们的机会都是相当的。重新考核、重新检查、重新评比,谁有条件谁上。因为航天员选拔肯定是非常严格的。航天员肯定有两个梯队,一个梯队三个人。外面一个梯队有什么意外的情况,第二个梯队上去。航天员身体素质要好,要懂技术,对飞船很了解。最要害的是他的心理素质要好。假如说他的心理素质不好,心里一紧张,不知道怎么办了就不成。我们说一个笑话。前苏联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并不是第一人选,第一人选的名字我不记得了,因为告诉他,明天你要上天了,一宿没有睡好觉。第二天一检查,心跳、血压都不正常。加加林因为不知道明天是他,他睡了一个好觉,一检查一切都正常,所以就上去了。但是我们的杨利伟,他前十六小时就知道要上天,照吃照睡。上了天以后,点火,助推器推起来,一切的动作他都不紧张。一切检测都是正常的。所以,杨利伟不简单,他的心理素质非常好。为什么很好呢?因为他们都是做过战斗机的驾驶员,飞了700、800,有的1000小时。
主持人:我们相信这一回航天员的心理素质也是非常好。
戚发轫:我们这14个航天员都有这个能力上天。但是总要选几个下来。
主持人:谈到这一块我们要谈到中国的科技实力发展。
嫦娥一号的顺利升空给了国人很大的信心,我们现在都是非常骄傲的感觉,那么中国现在的科技实力是什么状况?
戚发轫:中国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得非常大。另外,我们也承认,我们用比较短的时间,比较少的投资,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达到现在这个水平。现在是什么水平呢?就是相当于世界现在正在运行的水平。比如说我们的载人飞船,是现在在用的飞船中最好的。我们探月的水平和他们相比也是相当的。但是我们得承认,我们得实事求是的讲,我们跟他们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想到下一步怎么发展?我们希望国家能够有很大的投入和规划,来集中全国的力量办几件很大的事情,来关注这个事情。比如说中国的第一颗卫星是世界第五,我们的载人航天是世界第三。我们的探月,从国家来讲,我们可能是第五,从地区来讲,我们可能是第四,但是从第一次发射就成功来讲,可能是第二。所以现在我们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了。但是在一流里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继续努力。但是我们感到自豪的就是,我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们是自己的。我们是完全用自己的力量做成功的。
主持人:很多的网友都很好奇,我们现在为什么没有女性的航天员上天呢?包括这一回您也说,这一回航天员的选择中,还没有女性,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女性的航天员出现?
戚发轫:我没有发言权,我也不负责航天员的培训、选拔工作。从我搞技术的角度来看,还没有一项工作非要女同志来完成,男同志完成不了。所以没有那么急迫的要求,要从比较少的女驾驶员来选航天员。女同志不一定是航天员,她可以是一般的乘客,她可以不开飞船,飞船坏了也不需要她修。这就比较简单了。因为现在的航天员都有驾驶战斗机几百小时的经历。培养一个女性驾驶员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女同志肯定也能做这件事情,但是我们没有一个强烈的需求一定要女同志做。其实,不是不能做,而是现在没有安排做。
主持人:我们谈到嫦娥一号的时候,大家除了卫星的问题,还关注到火箭的问题。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也成为神七中大家关注的话题。运载火箭这一块,我们发展到什么程度?神七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戚发轫:到目前为止,我们完成第一步和第二步的任务,现有的嫦娥F火箭就可以满足要求了。但是我们到第三步的时候,探月到第二步的时候,现在运载火箭的能力就不够了。需要一个具有更大运载能力的火箭,现在我们国家正在研制。如果没有这个运载火箭,我们国家的载人第三步不能实现,探月第二步也不能实现。从探月以后的发展,从载人的发展,中国需要一个具有较大运载能力的火箭。探月的时候,因为要上月球,要求就更大了,从长远来看,需要有大的火箭,我们国家大火箭的工程已经立项了,在做。
主持人:在嫦娥一号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总师、副总师都出现。而且他们非常年轻,包括像对接、有效载荷的副总师都非常年轻。您觉得后备力量不断的年轻化,对于老一辈工作者来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戚发轫:航天系统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对新老接替交班的工作做得非常好。老同志都喜欢带新同志,都希望能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交给新同志。我有体会,我是1957年大学毕业的,是学飞机的,我分到当年的导弹设计院。我们院里面的院长是钱学森,除了钱学森以外,我们谁也没有见过导弹。他就给我们这些年轻大学生上导弹的课。我们觉得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给我们上启蒙教育。他说搞航天、搞导弹不是靠一两个人,所以我首先要培养队伍。同时,航天系统的年轻人也非常尊重老同志,建立了一个比较好的氛围。尤其是研制神舟飞船的过程中,有一些断层,但是通过载人飞船十年的时间,锻炼出来了一批人。神舟五号以后,我就可以居于第二线了。神舟六号的时候,就有一些年轻的工程师上线了。我们这个工作接得比较好。不仅是搞技术工作的,搞组织工作的,我们集团公司的老总、院长,也就是四十四五岁左右。这反映了中国航天的前途光明、前景美好。假如说现在在第一线工作的还是七十几岁的人的话,肯定暗淡无光了,我们国家人才的培养,不止是航天,整个领域都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是中国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员的导师,现在有很多人想要在您的团队里面工作,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戚发轫:任何一个人都具备条件进入到这里,但是确实是有竞争。我认为航天之所以走得这么快,最重要的还是这个队伍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因为我们这个事业不是哪个企业的事情,是国家和民族的事情。你只要是一个爱国者,需要你干什么,你就会去干什么。我希望年轻人,你要干一个事业,你要想着为国家做事情,不是我要看我个人怎么做。我们航天五院成立四十周年了。举行一个新老座谈会。我跟年轻人讲,我们航天队伍继承了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个精神的核心就是奉献、严谨。不仅要有好的思想,还要有好的作风。我跟年轻人讲,要做一个合格的航天人,你要具备四种品质。
第一,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就是要把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融入到血液里,落实到行动中。因为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你不能退。你出了问题,整个就失败了。
第二,要有坚实的工程能力,我们是搞一个大的工程,我们要有解决实际工作的能力。不是在那里说话,不是在那里写文章。必须要拿出一个产品来。
第三,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我们搞航天,一直是在创新。在中国,有了问题,就要用适合中国的材料、方法、办法去解决问题。
第四,要有壮实的身体素质。我们的工作很辛苦,很累,身体不好做不了事。
所以我对他们提出这四点要求。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实的工作能力,强烈的创新意识,强壮的身体素质。
主持人:您平时工作非常忙,同时又是政协委员,您怎么协调这两方面?
戚发轫:我想一个人能力是一定的,主要得靠自己安排。我现在活动比较多,但是好在没有非常大的担子压在身上。我现在分轻重缓急,把工作安排得比较好。我的生活也是比较有规律的。不像你们年轻人早上起来晚,饭都不吃了。生活规律还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您现在在两会期间,除了本职工作,最关心的是什么话题?
戚发轫:物价,我觉得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的。我原来不大上市场,现在也有机会到市场了。我不会有什么困难,但是我想象到很多人会有困难。医疗改革、住房,尤其是农村的农民工,他们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非常苦。我们国家的经济确实发展的很快,所以应该让大家都能够享受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尤其是那些也和我们做出同样贡献的人,他们很苦的,应该享受更多的待遇,这一点我很关心,。
主持人:今天听您介绍了这么多,我想各位网友对神七在今年秋天上太空也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我想听了戚老讲了这么多话题,网友们对中国的科技实力也非常的有信心,非常感谢戚委员来到我们的现场,也希望各位网友的参与。谢谢戚委员,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