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人民日报   2008-03-18 15:50

  ——代表委员畅谈改革开放三十年

      李远波摄

  记者雷声摄

  记者严亮摄

  亮点:农村巨变

  【数据】1978年前我国粮食总产量在6000亿斤多一点,2007年达10030亿斤,30年内粮食增产60%以上;1978年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34元,2007年达4140元;1978年前全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农民总量大概是2.5亿人,到2007年底减至不足1500万人。

  亮点:非公企业

  【数据】截至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约占GDP总量的65%,经济增量的70%—80%。到2007年底,我国实有外商投资企业28.62万户,实有投资总额2.11万亿美元,全国个私经济领域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101223.92亿元。

  亮点:民主法治

  【数据】从1979年至2007年10月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29件;国务院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亮点:民生保障

  【数据】全国城市低保对象人数已连续五年稳定在2200多万人,各级财政投入从2000年的27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224亿元。200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中央财政预算安排30亿元用于支持财政困难地区开展农村低保。

  亮点:国企活力

  【数据】行业的领头雁、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脱胎换骨。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比2002年增长60.98%,实现利润增长2.23倍,税收增长1.05倍。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亮点:开放经济

  【数据】1979—2007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4%。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2.17万亿美元,已跃居世界第三。2007年,利用外资额超过700亿美元;1991—2007年,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0%左右。

  缪学刚代表:永不停步的小岗

  记者盛若蔚朱磊

  【回眸】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很有名。1978年12月,18位小岗农民发起农业“大包干”,揭开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978年前,小岗村吃的是“大锅饭”,温饱难解决。1978年夏天的大旱,让大家生活更困难。同年12月,小岗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搞起了“大包干”。其主要内容是把属于集体的土地承包到农户,由农民自主决定种植品种、种植结构。

  “过去小岗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现在已从原来的20户增加到112户,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滁州市市长缪学刚代表十分感慨。

  【声音】

  “大包干”30年来,小岗的改革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1978年至1992年,是粮食生产快速发展阶段;1993年到1999年农村税费改革前,是探索多种经营、谋求新发展阶段;1999年至2005年,是农村改革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006年至今,村经济发展加速。

  下一步,小岗改革发展要走4步棋:加快推进小岗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大学生到小岗创业;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30年过去了,我国深化农村改革任务依然艰巨,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的步子再迈大些!

   ——缪学刚

  伍淑清委员:亲历合资企业诞生

  记者崔鹏

  【回眸】

  亲自参与创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伍淑清委员回忆往事时不禁感慨万千。“30年前,邓小平先生宣布中国将对外开放,欢迎外商到中国投资。当时我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理事,一直就希望为中国经济发展做点事情,内地一开放,我感觉机会来了。”

  伍淑清说,“当时我们了解到,1981年5月中美之间将恢复通航,北京与洛杉矶将是第一条航线。我们就想,这么远的距离,坐飞机的人不吃饭哪行啊,就投资航空食品吧。”

  想法很美好,谈判过程却很曲折。“由于没有先例,谈判一直走走停停。不会讲普通话,就用纸笔沟通,写的是繁体字。” 1979年6月,双方就谈了三次,但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她回忆说:“那时,中国刚刚开放,双方心里都不是很有底,有很多顾虑。”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9月,双方终于把合同内容定下来了。1980年5月3日,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获批成立,在当时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注册编号为001号。

  【声音】

  1980年开第一家公司,现在我们在内地已经有11家公司,遍布北京、上海、青岛等主要城市。现在中国的政策更加开放,相关法律制度也越来越完善,肯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

  ——伍淑清

  徐显明代表:法治六大成就

  记者马跃峰

  【回眸】

  在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徐显明代表眼中,改革开放30年最具标志意义的法治事件发生在1979年。这一年,全国人大一次通过7部法律。

  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7部法律破茧而出——刑法、刑事诉讼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7部法律,均是当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基础性法律。

  【声音】

  30年法治实践,经验和成绩可圈可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立法听证会等,让公众更多地参与立法。

  法治政府建设成绩显著。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政府行为更规范、更文明、更公正。

  司法改革取得进展。公平正义成为司法主要价值观,司法成为实现公平正义的主要途径。

  社会法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中国公民的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意识有了阶段性提升。

  法律领域的国际交往成就斐然。

  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生存权、发展权、环境权等权利日益受到重视,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出保障人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

  ——徐显明

  张喆人代表: 编织“兜底”安全网

  记者曹玲娟

  【回眸】

  我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上海“破土”。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喆人代表介绍,1993年6月1日,上海市政府宣布,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市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当时的标准是月人均120元),都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申请社会救助。当年,上海7680位城镇居民得到了基本生活保障。

   1999年10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公布实行,全国所有城市都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7年7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全面启动农村低保制度。

  【声音】

  城乡低保,是保障困难人群最基本生活的一张安全网,换句话说,就是“兜底”。作为党和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城乡低保所保障的是人最根本的权利——生存权,这是最基本的民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责任。

  目前上海已做到“应保尽保”,符合标准的全部纳入低保。这几年,我们着重推动从单纯的生活救济转向综合的“民生保障”,即对相对贫困群体的生活、教育、医疗、住房等特殊困难给予“应帮即帮”,对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通过促进就业帮助脱贫,实现“应业助业”。

  ——张喆人

  张晓刚代表:脱胎换骨看国企

  记者刘晓鹏

  【回眸】

  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负盈不负亏、亏损靠补贴,企业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无法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辽宁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代表表示,正是通过深化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鞍钢和很多国有大企业一样,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生产要按指令性计划,技术改造难,很多设备还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同时面临市场上新成长起来的企业的竞争。

  “好比家里的大儿子要照顾弟妹,筋疲力尽时,还让他去和没有负担者比赛跑100米!真难啊。”张晓刚说。“市场经济不会管你过去做什么,只承认竞争力。为此,我们转变观念,在竞争中获得发展机会。”

  技术改造、结构调整、“走出去”战略……鞍钢逐渐走出困境,实力不断壮大。

  【声音】

  国有企业要继续发展,就要实现几个新的转变:发展方式应该从自己投资为主,转为兼并、重组和自己投资相结合;在布局方面需要不断突破地域,走出去,到外地、国外去发展;在核心技术领域,应该改变技术跟随者的角色,努力成为技术的引领者;还应该改变过去企业单纯产品输出为技术、管理和文化的输出。

  ——张晓刚

  许宗衡代表:230多项改革之最

  记者李刚

  【回眸】

  1979年7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精神指引下,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代表说,从那个时候起,深圳焕发青春,成为全国解放思想的领头羊和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28年间,深圳特区率先放开物价,率先试验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并试办国内第一家外汇调剂中心,打破干部和工人的身份界限,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改革分配体制,并在全国率先建立证券交易所……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深圳创造了230多项全国改革之最,涵盖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方方面面。

  【声音】

  在我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首先它杀出了一条血路,积累了创新发展的经验;其次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市场机制;它以铁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如今,深圳特区已完全走出了依赖优惠政策和投资倾斜的阶段。今后,必须依靠解放思想,依靠制度创新和体制变革,肩负起为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先行探路、攻坚破冰的历史使命。

  ——许宗衡


编辑: 孙丽
 

  两会服务台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网民议政 更多>>
·菜价低些 房价降下 兰州老百姓最关注10件事
·代表委员,勿挂虚衔 敞开胸怀,努力建言
·网民期盼:严监管多利好 迎股市春天
·网民期盼:收入赶超物价 房价还得降
·网民期盼:节能减排 让天更蓝水更清
·网民建言:把握机遇,请带重庆搏起来
·网民期盼:廉正清风 振奋百姓精神
·网民期盼:养老医疗有保障 心才踏实
  高端访谈 更多>>
  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升空,给国人们很大的信心… [详细]
·原载人航天总师戚发轫:航天员出舱已准备就绪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谈参政议政 心态认真负责
·关牧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徐沛东:为北京奥运创作一首特别的五重唱
·崔臣:挖掘冶金行业节能减排潜力
  辉煌内蒙古
  大庆期间,内蒙古新闻网策划推出《崛起内蒙古》系… [详细]
  独特的草原文化展现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的“内蒙古速度”。… [详细]
  2007,内蒙古的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巨… [详细]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网站律师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蒙ICP备050004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