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 | 大会盛况 | 专家风采 | 草产业展示 | 内蒙古博览 | 论文专著 | 内蒙古风光 | English
  您当前的位置 :专题 > 2008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 > 大会盛况 正文
民族风情——祭拜
内蒙古新闻网   08-06-26 00:18 打印本页】 【字体:  】  【关闭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灵,尔后又包括祖先的神灵。总之敖包成为神灵所栖之场所。敖包成为某一氏族,某一苏木、某一区域的保护神。方观承《从军杂记》云:"峰岭高处,积乱石成冢,名鄂博,谓神所栖……"纪昀《乌鲁木齐杂记》云:"鄂博者,累碎石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们顶礼膜拜的圣地。

  关于祭敖包的由来,已无据可考。在民间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们,过着游牧狩猎的生活。人们丧葬一直是天葬,尸体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车"上漫无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驶,什么时候尸体掉下来,就在什么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们因为思念亲人,每年都想到安葬亲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里去找安葬地点呢?于是,随着对自然和动物的进一步了解。他们想出来一个办法,那就是安葬亲人时,随车带着一峰驼羔,在安葬的地点将驼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驼羔的母亲或已二岁的驼羔带上,沿着大致的方向和路线去寻找。如果发现母驼或驼羔在某一处不肯前行或悲鸣,那就是安葬亲人的地点。这时,牧人要垒几块石头或拜几把土,来祭礼亲人,求得亲人的祝福。如此沿袭,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时,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会"。

 

  祭敖包是蒙古民族萨满教隆重的祭祀之一,也是蒙古族最为隆重热烈而又普遍的祭祀活动,每年的农历5月12、13日是牧民的祭敖包日。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的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敖包修建以后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到这里祭拜,祈祷人畜兴旺。

  由于蒙古族牧民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祭敖包的形式各异,一般都是在农历五月下旬六月上旬,有的地方在七、八月份。此时正值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有的一个旗、一个苏木独祭,也有几个苏木、几个旗联合祭祀的。祭祀时,非常隆重、热烈,几十里、上百里远的牧民们都要坐着勒勒车,骑马或乘汽车、拖拉机带着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祭品赶来敖包处。有条件的地方,还要请上喇嘛穿起法衣戴上法帽,摆成阵势,焚香点火、诵经。

  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仪式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求降福,保佑人畜两旺,并将带来的牛奶、酒、奶油、点心、糖块等祭品撒向敖包,然后在敖包正前方叩拜,将带来的石头添加在敖包上,并用柳条、哈达、彩旗等将敖包装饰一新。

  祭典仪式结束后,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投布鲁、摔跤、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有的青年男女则偷偷从人群中溜出,登山游玩,倾诉衷肠,谈情说爱,相约再见的时日。这就是所谓的"敖包相会"了。

 
稿源: 中国网  编辑: 曹静
大 会 概 况
  国际草地大会(简称IGC)和国际天然草原大会(简称IRC)是世界上草学界最有影响的两大学术会议组织,对促进世界草学术交流、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两个组织...【详细】
大 会 日 程

时间:6月29日至7月5日
地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6月22日——6月26日参加会前考察的代表进行会前考察;
6月27日与会代表赴呼和浩特市;
6月28日——29日与会代表参加专题研讨会...【详细】

内蒙古博览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文历史 环境保护
公共事业 人民生活
呼和浩特市 包 头 市
鄂尔多斯市 乌 海 市
呼伦贝尔市 赤 峰 市
乌兰察布市 通 辽 市
锡林郭勒盟 兴 安 盟
巴彦淖尔市 阿拉善盟
二连浩特市 满洲里市
草产业展示

·我国牧区草产业现状调查报告
·推进草业科学发展

·草产业正在发展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我国草业发展简要回顾
 
 
蒙ICP证:05000481 号     内蒙古新闻网站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