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乌海市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方法,在编制规划,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治污力度等方面做努力,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一)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带动作用。2002年编制了到2010年的《乌海市煤炭工业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关闭了所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全市小煤窑最多时达400多家,目前仅剩23家符合条件的进行了整改。在此基础上,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的深度转化。煤炭由初期的洗选、炼焦为主,开始向下游延伸,新审批的煤焦项目年产量都在100万吨以上,并且具备回收利用焦油、粗苯、煤气等化工产品的能力。2003年编制完成了《乌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和自治区环保局组织的评审论证,成为自治区率先编制完成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我市也被自治区列为循环经济试点市。
(二)围绕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循环型企业和园区的创建工作。重点抓了一批大型盐碱化工、硅化工、煤化工循环企业,延伸和提升了我市的主导产业。“十五”以来,我市投资亿元以上的资源综合利用项目6项,总投资44.7亿元;其中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项目4项,总投资31亿元。这些项目的建成,进一步壮大了支柱产业,提升了产业层次,推进了产业和产品之间的循环。积极推进废物利用资源化,鼓励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发展低能耗、高性能、高强度、多功能的新型建材,消化了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加大了对现有企业的扶持改造治理力度。我市已有20多户企业基本实现了内部小循环,并且开始从企业内部循环向园区乃至地区范围循环过渡。综合运用经济杠杆、市场机制、产业政策等着力培育循环经济试点,打造园区内循环产业链。
(三)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速结构调整,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淘汰大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在引进建设大项目的同时,我们坚决关停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先后关停了一批煤矿、焦化、水泥、电力等行业落后产能,有效削减了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从2003年开始,我们在全市启动大规模的环境治理行动。在全国范围内招标,先后投入2亿多元对全市矿热炉排污进行环保治理,四年累计投入环保治理资金60多亿元,完成污染治理项目435个。淘汰了大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关闭小企业650多户,小火电机组22.4万千瓦。四年来,在工业经济总量增长202倍的同时,污染排放量明显下降,削减烟粉尘6.9万吨,二氧化硫6.3万吨,化学需氧量0.6万吨。2007年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海勃湾区超过260天,比2005年增加了163天。今年,我们又组织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和关停取缔非法排污企业工作,全市公告关闭430家企业,目前正在实施关停。经过艰苦努力,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环境的小企业已经基本淘汰,新形成的优势生产能力是淘汰掉的落后生产能力的几十倍。
(四)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实现污染治理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转变。出台《乌海市清洁生产实施意见》。清洁生产的代表型企业是总投资17.21亿元的海吉氯碱公司,一期工程装备技术和产品档次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已形成了从石灰石到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的循环产业链,同时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厂、电石渣堆厂和综合利用锅炉,使“三废”均得到合理回收和再利用。在全市范围内针对沿黄、高载能、电力、化工、水泥重点行业企业,开始实施排污调查摸底工作。对10家排放污染物超标、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进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