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从1963年开始引种、试种葡萄,至1985年发展到600多亩。1985年市委、市政府根据乌海市自然条件,做出大面积建设葡萄商品生产基地的决定。2000年乌海市三届七次全委把葡萄产业正式列入乌海市国民经济“十五”规划。乌海市的葡萄产业得到自治区肯定,乌海葡萄作为特色种植业享受扶持政策。“十五”期间,乌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葡萄种植业及其产业的发展,把葡萄产业确定为乌海农业的主导产业,产业化政策及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从2002年开始已连续五年对达标种植葡萄每亩补贴200元,为了鼓励规模化发展,从2005年开始对集中连片种植30亩每亩增加100元补贴;有的区、镇加大扶持力度,三级政府补贴达到800元。鼓励发展反季节葡萄种植,新建一亩日光温室市级补贴2000元,区镇各配套2000元。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和企业的种植积极性,葡萄种植业得到快速发展。产业政策做保障,葡萄加工、销售、储运龙头昂起来,初步形成“龙头十基地”、”企业十农户”的发展模式。
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2万余亩,年产葡萄800万公斤,年产值2000余万元,已成为我市农业增效、农区居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乌海市葡萄生产基地是内蒙古自治区栽培面积较大、效益较好的葡萄生产基地之一。葡萄贮藏保鲜、流通、加工等龙头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推动我市的葡萄产业化进程。
近几年,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园区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产业链条正在形成。
一是加快千亩以上葡萄基地建设。目前海勃湾区汉森酒业、云飞农科、新时针公司、金田公司,海南区阳光田宇葡萄基地、乌达区金绿园千亩葡萄示范园等6个千亩以上的葡萄示范园、观赏葡萄园、生态葡萄园正在逐步形成。据统计,目前16个在建农牧业产业化中,葡萄种植的项目就有7个。公司规模化种植面积日益扩大(近7000亩)。
二是具备连片种植条件的村,推广“葡萄专业村”种植模式,扩大葡萄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比例。现已建成三道坎、黄河村、新民村三个千亩葡萄专业村,葡萄面积占农田土地面积比率达到75-85%,葡萄收入占种植业收入的比率达到75%以上。
三是将农业高效园区作为保护地葡萄生产基地重点推进,引进和使用新技术,进行产期调控,延长上市时间,海勃湾区和海南区发展势头强劲,全市现有保护地葡萄近500亩,品种主要有红地球、森田尼无核、早熟红无核、红旗特早玫瑰、矢富罗莎、摩尔多瓦等。设施葡萄在农民建设高效保护田以及在引领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重要作用。阳光充沛是乌海地区自然资源的最大优势,建设以日光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葡萄产业,以充沛的阳光造就极高的植物生产力;以多采光、多增温,延长生长期,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精髓;以少用水、少蒸发,降低耗水,实现设施减灾、免灾为稳定发展之关键;以引进和使用新技术,发展设施葡萄栽培前景广阔。
四是建立葡萄良种苗木生产基地,推行本地化育苗。“十一五”期间,我市每年新增葡萄4000亩,每年需苗量在120万株左右。市政府扶持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建设,为葡萄种植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中,汉昇葡萄酒业公司2007年繁育葡萄苗木40余万株,解决了自有基地的部分用苗,2008年繁育葡萄苗木近160万株,实现自育自用。
五是佳奇果品有限责任公司、汉昇葡萄酒业公司等一批流通、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成为全市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增加农业效益,提高农民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