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地理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中提到的敕勒川,即现在的土默川平原。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就坐落在这美丽的土默川平原上。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她北枕阴山,南濒黄河,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辖玉泉区、回民区、新城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武川县9个旗县区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人口为260万。是一个蒙古族为主体,汉、回、满、朝鲜、达斡尔、鄂温克等36个民族聚居的地区。
呼和浩特地处中温带内陆地区,平均海拔1050米、年降水量300--500毫升,年平均气温8℃,这里天蓝地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每年夏季的七八月,是呼和浩特的旅游旺季。境内及周边资源富集、物产丰富、山川秀丽、景色怡人,是中国十大避暑胜地之一。
(二)历史沿革
呼和浩特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城市东郊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这一带活动。呼和浩特的建城史长达2300年。战国时期赵武侯在阴山河曲(今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古城乡)建“云中”城,秦朝设云中郡,为天下36郡之一。北魏时期,鲜卑族在盛乐(今和林格尔)建都。辽代建成丰州城。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蒙古土默特部领主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建成“库库和屯(呼和浩特的谐音)”城,意思是“青色的城”,明朝赐名为“归化”。1737年,清政府在归化城东北修建 “绥远城”。后二城合并取名为归绥,1929年定为绥远省会。195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原蒙古语名称“呼和浩特”。
(三)辉煌成就
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18亿元,人均GDP达到7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1元。城镇化率接近60%。经济增速连续七年位居中国27个省会和首府城市之首。先后被评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
呼和浩特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5:38.8:55.7。农业方面,奶牛养殖业成为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代表着中国奶牛养殖业的最高水平。培育出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两大乳品企业。乳制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肉羊产业发展迅速。武川县是著名的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工业方面,培育出乳业、电力、信息、生物制药、装备制造以及冶金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物流、金融、社会中介、餐饮住宿、商贸流通等保持较快增长。会展业方兴未艾,呼和浩特已具有承办国际会展活动的能力。近几年连续举办了呼和浩特药交会、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北方旅游商品交易会等大型会展活动,2008年6月还承办了首次在中国举办的 “世界草地和草原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