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在我国使国人口约300万人。在国外,主要是蒙古人民共和国。中国蒙古语可划分为3个方言:内蒙古方言,包括内蒙古自治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蒙古族所使用的察哈尔、巴林、鄂尔多斯、额济纳阿拉善、科尔沁特等土语;巴尔虎布里亚特方言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新巴尔虎、布里亚特等土语;卫拉特方言,包括新疆、青海、甘肃等地蒙古族所使用的土尔扈特、额鲁特、察哈尔土语。根据蒙古语的发展和演变,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① 12世纪以前的古代蒙古语。
② 1世纪到16世纪末的中期蒙古语。
③从17世纪开始到现在的近现代蒙古语。
蒙古文
蒙古文,是蒙古族现在通用的一种拼音文字,是在回鹘字母基础上现在称作回鹘式蒙古文。其字母读音、拼写规则、行款都跟回鹘文相似。现存用回鹘式蒙古文写成的文献中,最早的是《也松格碑》(1225)。元世祖忽必烈1269年颁行“蒙古新字”(不久改称“蒙古字”,今通称“八思巴文”)后,回鹘式蒙古文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元代后期,回鹘式蒙古文又逐渐通行。到17世纪时,回鹘式蒙古文发展成为两支,一支是通行于蒙古族大部分地区的现行蒙古文,一支是只在卫拉特方言区使用的托忒文。
目前,内蒙古通行的仍然是经过不断改进后的“畏吾儿纥蒙古文”,其特点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竖着写,共有29个字母,其中,表示元音的5个,表示辅音的24个。圆唇元音o、u和ó、ü分别共用一个字母。辅音d、t多数情况下在词首是一种写法,在词中音节首是另一种写法;g、k在阴性词里写法一样。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发展上起重要作用。
据1979年统计用,蒙古文字写成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语文工具书以及译成蒙古文的汉文典籍、佛教经典近1500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用蒙古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文学等方面的图书,其中包括中外名著的译本,并发行了多种报刊。